首页 > 综合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记者带您重温峥嵘岁月】共产党员传播革命火种
“我便要泛舟太平洋,适彼岸,共和邦,也是想要贩些食物,救这饥荒,我们即认清这条路,便行去,不可懈怠,无需思量……”这句话节选自进步知识分子冯友兰发表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心声》杂志二卷一期的一篇文章。一个世纪过去了,这句凝聚了新思想的话现在读起来依然令人振聋发聩。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记者带您重温峥嵘岁月】共产党员传播革命火种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王兰兰 发布时间:2021-04-07 08:05:17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我便要泛舟太平洋,适彼岸,共和邦,也是想要贩些食物,救这饥荒,我们即认清这条路,便行去,不可懈怠,无需思量……”这句话节选自进步知识分子冯友兰发表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心声》杂志二卷一期的一篇文章。一个世纪过去了,这句凝聚了新思想的话现在读起来依然令人振聋发聩。

20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人们对新思想、新文化的渴求日益迫切。于是,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己任的新出版物和文化书社在开封应运而生。

开封古都学会省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刘海永介绍,五四运动把广大青年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不问政治的沉睡中唤醒,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走出学校,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当时,开封部分学校出现了青年学会、《心声》《青年》《文艺》《豫报副刊》《雷火》《中州评论》等文化书社和进步刊物。

古城开封销售进步书籍蔚然成风

提倡新思想、新文化的《新青年》首先在省城开封设立代售处。当时,古城开封销售进步书籍蔚然成风。刘海永介绍,开封的文会山房和百城书馆以及《心声》杂志社代售《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报刊杂志。位于寺后街的中州文化书社专门销售国内各种有关文化的报纸杂志以及《共产党宣言》《列宁传》等进步书籍,很受欢迎。中州文化书社思想开放、经营灵活,暑假举办读书会进行文化交流。该书社设有男女阅览室、阅读处,公开宣言“凡无益书报概不代售”。《新中州报》1920年10月15日刊载的该社书目上,就有《达尔文物种原始》《资本论小丛书》《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等。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进步知识分子嵇文甫、冯友兰、徐旭生等人创办了《心声》杂志。作为反对旧文化、宣传新文化的产物,《心声》杂志在思想禁锢的河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心声》杂志筹备于1918年暑假,其成员有韩席卿、嵇文甫、冯友兰等10余人。冯友兰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每人每月捐款五元作为出版刊物的经费,因为我当时担任的功课较少,所以就由我负责编辑、发行等一切杂事。社址也跟我的寓所在一起。我先住在老府门,后来迁到青云街,杂志社也跟着迁移。”《心声》杂志初为周刊,1919年改为月刊,每期发行1000份左右,共出两卷。《心声》杂志发刊词公开阐明:“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之思潮,发表良心之主张,以期打破社会上、教育上之老套,惊醒其迷梦,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进步。”

青年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中,青年知识分子是一支骨干力量。1919年年底,河南省立第二中学部分进步学生成立了一个比较有影响的中学生进步社团——青年学会,他们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曹靖华是青年学会主要负责人。该学会会员除了河南省立第二中学的江涤源、潘保安等,还有省立第一女师学生宋若瑜和安徽芜湖第五中学学生蒋光慈。宋若瑜和蒋光慈就是在青年学会相识、相知,情投意合谈起了恋爱。刘海永说,宋若瑜是青年学会唯一的女性,她家就是青年学会的秘密联络处。该学会吸收会员不拘国别、种别、性别,主张宁少、毋滥,吸引了一些思想进步、笔力强健的青年,提升了学会的活动能力。1920年1月1日,青年学会出版了《青年》半月刊,由曹靖华负责编辑,撰写者大多是河南省立第二中学的学生和教师。他们在《青年》半月刊上呼吁“破除不平等阶级,做无产阶级先锋队”。最初,该学会的宗旨是“发展个性的本能,研究真实的学问,养成青年的真精神”。该学会会员在读了李大钊发表在《新潮》月刊上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后,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列宁等新名词,明白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此后,“物质变动决定一切”的观点在青年学会会员思想中占了上风,他们中大多数人初步建立起唯物主义的社会观点。在当年漫长的黑夜里,李大钊的文章让他们看见耀眼的火花。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青年学会会员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感到知识分子须与工农相结合。他们提出:求学不能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到人民中去学习。于是,青年学会会员走出学校,扛起“传播新思想,介绍新文化”的旗子,走上街头卖新出版的《新青年》《湘江评论》《每周评论》等进步报刊杂志。刘海永说,青年学会会员在启发工人和农民的觉悟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他们呼吁有觉悟的工人组织劳工同盟会。同时,他们还说出了农民心底的不平。比如在《青年》第五期《农家》这首诗中写道:“春奉粮,秋纳漕,为什么做官的,拿着我们的钱去开销?”

《青年》半月刊发表的《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胡思乱想》《我的个人革命观》等文章,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有极大影响。刘海永说,截至1920年5月1日,《青年》杂志共出版7期,每期发行4500余份,行销省内外,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安徽、福建、武昌等地都设有分销处,如此畅销的中学生刊物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1930年,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召开,曹靖华和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涂亚超被选为河南省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河南学生运动和全国学生运动的革命洪流汇合在一起。

共产党员传播革命火种

当年位于大纸坊街的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曾有共产党播下革命的火种。1929年秋,一位被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地下党潘漠华隐姓埋名来到开封,在河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在课堂上,他向学生介绍了李达在《现代社会学》中论帝国主义的章节,把《拓荒者》《中学生》等新文学刊物介绍给学生,并把这些刊物借给学生看。该校学生在潘漠华的带动下,学到很多新思想,并逐渐从朦胧状态中清醒。在他的启蒙教导下,一大批进步学生投奔革命。 

1930年3月,在潘漠华等人的指导下,王梦晓、黄士彦等进步学生发起创办了进步刊物《火信》。刘海永介绍,《火信》主要宣传新文艺思潮,抨击反动黑暗的社会现实,号召学生奋起斗争。刊物出版后,在开封各学校传达室发售,往往不到半天就卖完了。“当时,开封的进步学生非常爱看新文艺刊物。新书刊从上海等地一来到开封,立即被学生抢购一空,其销量之多、销售之快,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刘海永说,《火信》的出版轰动了整个开封,对学生运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刊物也受到反动当局的注意,出版到第二期就被查封了。随后,一名中学生秘密筹备出版《浪花》,不过还没打印完就被反动派查抄了。 

无论是中州大学学生组织发行的《文艺》、省立第一师范河南青年学社出版的《雷火》、女子同志会出版的《女权》,还是中共党组织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份理论刊物《中州评论》、吕蕴儒创办的《豫报副刊》,都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在开封的传播,也记载了开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烽火岁月。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