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读史札记》(43):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人人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我读了他的《史记·货殖列传》后发现,司马迁对经济学也很有研究,他的经济思想现在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读史札记》(43):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清风 发布时间:2021-04-07 07:11:11

人人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我读了他的《史记·货殖列传》后发现,司马迁对经济学也很有研究,他的经济思想现在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史记·货殖列传》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杰出人物的传记。“货殖”是指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的商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这篇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

一是阐明了“货殖”生利的合理性。西方经济学认为,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司马迁早就提出了欲望动力说,认为“欲利”是商业产生、发展的根本动因。司马迁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去追逐利益,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并说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经典名句。这句话分析透彻,精辟形象,数千年来被无数人引用。

二是肯定了商业和商人的重要性。司马迁肯定经商致富的正当性,指出:“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商人的经营活动不妨碍国计民生,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司马迁认为,商业如同农业、工业一样,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部门,农、工、商、虞四业皆为百姓“衣食之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司马迁高度赞美富商大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给那些“无秩禄之俸、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的富商大贾起了“素封之家”的雅号,把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与皇家的贵族“封君”相媲美。应该说,在司马迁所处的封建时代,如此赞美商人的求利活动,实在是难能可贵。

三是分析了货币的起源及货币的作用。关于货币产生的时间,司马迁说:“(货币)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上)矣,靡得而记云。”高辛氏即帝喾,相传是尧的父亲,司马迁独创性地把货币产生的时间大大提前了。他认为虞夏时期已经有了金、银、铜币:“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称金(黄)、银(白)、铜(赤)为金三品,始于司马迁,这种说法一直流传至近代。关于货币的作用,司马迁虽然没有集中论述,但在文章中多有表露。如“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等,将货币看成财富的象征。而“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中货币则具有价值尺度的作用。

四是重视市场的作用。由于社会分工,使人们只能生产较为单一的生活资料,这就与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发生了矛盾。如何解决?司马迁认为,必须通过市场,“商而通之”,以市场为桥梁,将生产、消费连接为一体。在消费方面,“农”生产的粮食,“虞”开发的山泽资源,“工”制成的生产、生活用具进入市场,各种物品应有尽有,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在生产方面,销售者可以将市场中销售和需求情况,反馈回生产部门,使农虞工在消费需求刺激下,积极调整资金投向和生产资源、劳力资源的配给,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从而保障了产销两旺,“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五是宏观经济中主张自由放任。根据当时的民风、民俗,司马迁提出了要顺乎自然,不予干预,按自然经济规律办事的观点,主张在宏观经济中实行自由放任的思想,并从三方面作出了很有说服力的回答。首先,因为百姓已经“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当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认为这是一种“俗之渐民久矣”的本能习惯。既然国家对民众的强行干预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就势采取“善者因之”的做法,即顺应百姓的这种物质需求才是最上策。其次,既然东、西、南、北、中各处的商品、特产等物质皆人民所喜好,自然就会“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难道还要靠国家发号施令,强行征召这样做才成吗?最后,人的本质是一样的,各有满足自己的欲望,自然会各扬所长,以为互补,并制约经济活动畸形现象的产生,从而使各行各业健康地发展下去,根本用不着人为的指令和号召。 

司马迁关于在宏观经济中实行宽松自由的思想,放在现在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读完《史记·货殖列传》,感到司马迁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