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饧
清明节,是汉族相沿已久的节日。古代的寒食节,与清明节距离很近,最终合二为一。故此,清明节的小吃深深打上了寒食节的烙印。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饧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任崇喜 发布时间:2021-03-31 09:10:46

清明节,是汉族相沿已久的节日。古代的寒食节,与清明节距离很近,最终合二为一。故此,清明节的小吃深深打上了寒食节的烙印。

《东京梦华录》上这样记载:“(清明)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

饧,在古代多指的是麦芽糖。在中国,麦芽糖的生产,最早可能始于殷商时期,初名“饴”。周代时,饴糖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甜味剂。西汉扬雄说:“凡饴谓之饧,自关而东陈、蔡、宋、卫之通语也。”是说在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麦芽糖称“饧”。在宋代,以泽州饧为佳。稠饧,就是硬度大一点儿的麦芽糖。饧的用处很大,除制作灶糖、饧饼等食品之外,还有药用价值,入药者称为“胶饴”。

宋人写食饧的诗词数不胜数,如欧阳修的“为翁寒食少留饧”、苏轼的“融为寒食饧”、杨万里的“打成寒食杏花饧”、王易简的“柳色初分,饧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等。每逢寒食、清明前后,大街小巷响彻卖饧的声音。“扫墓家家柳,吹饧处处箫”,卖饧时为何还要吹箫呢?这自有古意。《史记·周勃世家》记载:“(周)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宋祁的“草色引开盘马地,箫声催暖卖饧天”,是这一场景的真实写照。在后代人笔下,“卖饧天”成为春日艳阳天的代称,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宋代吕希哲《岁时杂记》上说,“清明节在寒食第三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因寒食禁烟火,饧可以提前做好,冷着吃。何况,甜食自古至今是人们的最爱,也会使人上瘾,饧风靡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寒食节日前,家家户户会储备很多食品,宋代有“寒食十八顿”和“馋妇思寒食”的俗谚,是在笑话那些吃货,因为有饧,把这段时光当成了美食的天堂。

宋代饧粥,十分盛行。“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杯盘饧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但爱蜡烟新”“漠漠轻花着早桐,客瓯饧粥对禺中。遥知阙下颁新火,百炬青烟出汉宫”……它的身影,宋人的诗词歌赋中比比皆是。“粥冷春饧冻”,无论是饧还是粥饧,都是冷着吃,这是寒食节的习俗相沿。“上巳是清明,新烟带粥饧。”这一风俗一直绵延到明清。

其实,古人食饧粥的风俗,起源甚早。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上说:“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据隋朝《玉烛宝典》记载:“在寒食日以火粳米或大麦煮粥,研杏仁为酪,以饧沃之,谓之寒食粥。”对饧粥的制法,宋人高承《事物纪原》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故谓之寒食干粥,即今之陵糕是也。世俗每至清明以麦或秫以杏酪,煮为姜粥,俟其凝冷,裁作薄叶,沃以饧。若蜜而食之,谓之陵糕。”由此可见,饧粥是一种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熬煮而成的粥,放冷待其凝固后切片调入饧糖食用。用饧粥来祭祀祖先,缘于唐代。据欧阳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天宝二年,“始以九月朔荐衣于诸陵,又常以寒食荐饧粥”。

“鸡毬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饧,春光应不负今年。”宋代之后,随着寒食、清明禁火冷食之风的式微,食饧粥风俗逐渐消失。“忆昨春官共上时,杏花寒食炊饧粥”,也只能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