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百姓茶坊 > 正文
蜉蝣
​对于计划中“朝生暮死”的蜉蝣,先秦文人早有歌吟(《诗经·曹风》)刻于竹简: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中森 发布时间:2021-03-22 08:20:06

对于计划中“朝生暮死”的蜉蝣,先秦文人早有歌吟(《诗经·曹风》)刻于竹简: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用今天的白话就是:你蜉蝣的羽,如同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可我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蜉蝣的羽,像华丽的衣衫。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蜉蝣穿洞而出时,仿佛身披洁白如雪的麻布衣。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短短48个字,借蜉蝣的命运,道出脆弱的人类于生命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及面临消亡的困惑和不甘。 

说来也怪,诞生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曹风》中对蜉蝣的描述,竟然令笔者联想到毛姆笔下《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原型、印象派画家高更。1898年,画家在那块5尺高、12尺宽,有无数线结和皱褶的粗麻袋上,创作出了不朽名作《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无独有偶,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咏怀诗》中,他在写到蜉蝣这一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发出的声音和光色“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笔锋一转,仰天长啸,“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自然而然,曹操的那首铿锵有声的《短歌行》悠然响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可谓历史舞台的绝妙唱和。 

关于蜉蝣的解释,明代王圻、王恩义父子的《三才图会》中记载:“形似天牛而小,有角,长三四寸,黄黑色,早下有翅能飞。烧而啖之,美如蝉也。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梁宋之间曰渠略。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有浮游之义,故曰蜉蝣也。” 

《淮南子》中亦有“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进行了科学的描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蜉,水虫也,朝生暮死。”神来之笔,概括了蜉蝣的生态特征。 

其实,西方科学家也没有闲着,他们早就发现了蜉蝣夭寿的天性,在他们的昆虫学中,蜉蝣的学名叫做Ephemeroptera,这名字是希腊哲人亚理士多德给起的,翻译过来直截了当:短促。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郭璞 《游仙诗》)至此,我们已经毫无必要再去烹炖恁多“心灵鸡汤”一类的文字了。不识晦朔,无意春秋,蜉蝣在生命仅有的时间内要经过两次蜕壳,不食不饮,全身心扑入婚飞、恋爱、交尾、产卵。生命过程虽然十分短暂,却充实而辉煌。难怪大文豪苏东坡振臂高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 

说到蜉蝣的危害,倒是有一则新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一座大桥上惊现大量蜉蝣,引发多起交通事故,警方不得不连夜封锁大桥。公路大桥一旦出现大量的蜉蝣,将导致能见度降低。蜉蝣往往会一窝蜂地围着路灯转,最后纷纷跌落在桥面上,如同厚厚积雪,使得路面光滑不堪,引发交通事故。据参与指挥的消防队长称,当晚的情景好似六月飞雪。(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20年6月15日报道) 

既然小文以《诗经》开篇,那么我们也以一代伟人的诗句收官,从而完成对蜉蝣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感怀: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