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明代开封周王家族(下)
​元上都大安阁为元至元三年(1266年)拆开封宋代皇家建筑熙春阁移建。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代开封周王家族(下)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沙旭升 发布时间:2021-03-15 07:49:08

元上都大安阁为元至元三年(1266年)拆开封宋代皇家建筑熙春阁移建。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当今学术界评价《元宫词百章》对于宋元历史文化研究同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当今有学者研究提出,《元宫词百章》是否为朱有燉的作品,至今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依据乃因其卷首有题名“兰雪轩”的自序曰:“永乐元年,钦赐予家一老妪,年七十矣,乃元后之乳母女。常居宫中,能通胡人书翰,知宫中事最悉。间常细访之……备陈其事。故予诗百篇,皆元宫中实事,亦有史未曾载,外人不得而知者,遗之后人,以广多闻焉。”20世纪40年代,旅美学者傅乐淑曾在《经世日报》上将“元宫词”进行注释连载发表。20世纪80年代,傅乐淑女士移居海外,将其作品重新编汇,取名《元宫词百章笺注》,收录在《清慎堂丛书》之中。20世纪末期,书目文献出版社将署名朱有燉原作、傅乐淑笺注的《元宫词百章笺注》一书出版发行。

朱有燉一生主要成就还是在戏曲研究创作方面。明代,开封作为中原首府,又是教坊乐伎汇聚之地,朱有燉创作了大量《诚斋乐府》散曲和数量众多的元杂剧,在中原一带广为流传。据《如梦录》一书记载,明朝末年,开封城内诸王府与乡绅家里“各家有大梨园七八十班,小吹打二三十班”。开封城内清唱局遍布,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原丝弦”和北方“软舞”的传播中心。当年,全国学习歌舞之人,南去金陵(南京),北上开封。因此,后人高度评价和赞扬朱有燉一生对开封戏曲和歌舞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末代周王朱恭枵

朱恭枵,明太祖朱元璋十一世孙,明万历八年(1580年)农历三月初三生于开封。父周端王朱橚溱,生母李氏,为端王朱橚溱嫡长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10岁受封为世子。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封为周王,为明代周王府末代周王。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一日薨,明弘光皇帝朱由崧,以其平生“忠弗屈,孝尽已”,追封谥号“周孝王”。

朱恭枵生在明代后期,开封周王府自洪武初年始经历多代袭封,至明万历年间在开封已是皇族一家之大的老府。虽然生活在开封的周王家族庞大、郡王众多,但其家族大都聚居在开封,这一现象在明代各郡王府中实属罕见。在明嘉靖时期(1522年~1566年),据文献记载生活在开封的郡王就有66人之多。郡王的后世子孙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及镇国、辅国、中尉有2244人。到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末代周王朱恭枵袭封周王起,明代各地袭封的郡王就有40人之多。明代《如梦录》中所记载的各郡王府更是遍布开封城内各街巷之中。据统计,当时遍布城内各街的郡王府邸有:永宁、汝阳、镇平、遂平、封丘、内乡、胙城、原武、鄢陵、河阳、颍川、义阳、临汝、沈丘、上洛、鲁阳、堵阳、新会、义定、海阳、曲江、博平、汾西、邵陵、莱阳、东会、富阳、会稽、浦江、应城、奉新、京山、华亭、汤溪、瑞金、商城、柘城、修武、安吉、汝宁、彰德、顺发、保宁、仪封、安昌、遂宁、洧川、宁乡、永寿、仁和、枣阳等50余处。明代后期,开封聚居了大量的消费人口,多达37万。同时又是封建王族、官僚、地主的聚居之城,完全是一个消费型城市。明末开封交通发达,五门六路,通达四方,城市繁荣,“势若两京”。以朱恭枵为首的庞大的周王家族过着奢侈寄生的腐朽生活,广大劳动人民苦不堪言。《中州杂俎》中说:“明季河南诸藩最盛,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明代,开封周王府和城内各郡王府均拥有大量土地,郡王在城郊拥有庄田。朱元璋立朝初期即规定:郡(亲)王诸子年十五,赐田六十顷以为永业,并除租税。到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周府所属土地的租粒竟高达每亩一斗五升,大大高于明廷规定的每亩五升的规定。沉重的租税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开封周王家族花天酒地、尽情享乐,朱恭枵还在周王府礼仁门东北修建百花园,供周王家族玩赏。据记载,百花园是在北宋徽宗时所建御花园基础之上修建,仿照北宋艮岳建造的一处山水花园。明代《如梦录》中对周王府百花园山水美景描述曰:花园占地广阔,建筑辉煌,山水相映,假山、峭壁悬崖巍峨。园内高大的凌虚阁高耸,九如洞曲折蜿蜒,别有洞天。园中小桥流水,亭榭鎏金,风景如画。莲池中金鱼跃浪,锦鸳戏波,鸥鸭沉浮,水鸟飞鸣,宛若仙境。花园内遍植四季不谢之花木,一年中四时不谢,百花争艳,尽显迷人之胜景。郡王、官府、贵族们到此游乐,观景赋诗,乐此不疲。百花园风光美景可与宋代艮岳相媲美,堪称明代开封一大胜景。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率军突袭开封。为应对李自成攻打开封,周王朱恭枵打开王府金库,慷慨解囊,号召守城明军力保开封,疾呼:“城垣若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并颁令张榜:民间有能出城杀敌者,斩一人者赏银五十两,射杀一人者赏三十两,射伤一敌或砖伤一敌者赏银十两。开封民间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周王朱恭枵掷真金白银还真起了作用。左长史李映春自告奋勇,带领周王府组建的八百勇士登上西城,严防死守。城内,民间拿弓提剑者来往穿梭,纷纷登城守防。一时间,开封城内形成军民联防之势。李自成第一次攻打开封,采用突袭,连攻数日不下,便主动撤军而去。李自成第一次攻城未下,同年十二月十一日率农民军再次攻打开封。朱恭枵闻讯,急命周王府勇士用土将城门堵死,同时下令开封全城所有男子登城守防,不得有误。“民间有男子一人不登城者斩……”时值冬季,天气严寒,周王府率先拿出苇柴,号召社兵每人出柴5束,共收聚苇柴22万束,解了燃眉之急。为凑集防城用砖石,还紧急动员官府出钱,先拆了城内私人家的祖坊。后因砖石不足,又把城内上方寺、观音寺拆毁,最终使开封城众多古建筑大量被毁。明代,开封城为国内大都市之一,城高壕深,易守难攻,农民军始终难以攻下,加之明军援军驰援,李自成不得不再次撤军。开封城在守城官军的严防死守之下,虽千疮百孔,仍固若金汤,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十分欣喜,亲自寄书周王朱恭枵,对守城官兵予以褒奖。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二,李自成第三次率军攻打开封。李自成总结两次攻城不克的教训,先是消灭外围援军,继而采取“匝围困城”之术。经过长达半年的围困,守城明军最后想出掘开黄河以淹退农民军的阴谋诡计。

至八月,开封因久困,城内粮食殆尽,城内由于缺粮出现了人食人的事件。周王府先后拿出库金120余万,复捐岁禄数万以养兵,作最后挣扎。

据明史《高名衡传》记载:“周王恭枵募民筑羊马墙,坚厚如高岸……我方(明军)凿朱家寨口,贼知,移营高阜,艨艟巨筏以待,而驱掠民夫数万反决马家口以灌城。九月癸未望,夜半,二口并决。”此次黄河水淹开封,灭绝人寰。明代末年之前,开封尽管多黄河水患,但明正统年间,于谦修筑护城堤,加之明初补修砖城,开封城内尽管地势低洼,但城内“三山不显”的地理风貌依然尚存。此次大水,城内除市中心地段的土街,西门大街处的小爪儿隅头、铁塔地处的夷山尚能露出地面,全城几乎一片汪洋,水深之处深丈余。此次大水全城民舍损坏殆尽,而周王家族早有准备,得于幸免。据文献记载,洪水破城后,朱恭枵从后山登上城楼,连同宫妃与宁乡、忠乡、永寿、仁和等郡王在雨中躲避数日,后河北明军驾舟来迎,逃往河北。此次水淹开封,城内百姓十有八九葬身鱼腹,而周王家族及其官僚、乡绅多数陆续渡河跟随周王朱恭枵逃往河北。大水过后,开封城37万人,最终生还者不及3万人。

据文献记载,河决后随周王朱恭枵北渡的郡王有:

遂平、原武、河阴、义阳、沈丘、鲁阳、河清、海阳、博平、莱阳、浦江、京山、顺庆、仪封、遂宁、汤溪、奉新、彰德、永寿、仁和、内乡、鄢陵、颍川、临汝、上洛、堵阳、义宁、曲江、邵陵、东会、应城、修武、保宁、安昌、华亭、瑞金、安吉、宁乡、安乡,等39位。河水灌城后,周王家族郡王、将军、中尉,加之郡、县、乡君、仪宾、宫春,先后渡河逃至黄河北岸暂避柳园坊。九月二十四日,朱恭枵走封丘至延津,进而逃往彰德避难。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军刘方亮一部再攻河南,二月二十五日破彰德府。朱恭枵出走,逃往曹州,在曹州稍作停留。李自成军占领了豫北,准备继续北上。曹州虽暂无战事,但非安全之地,周王家族令当地官府备船,沿大运河一路逃窜,至淮安湖嘴,朱恭枵身心疲惫,一病不起,三月十一日薨于舟中,时年65岁。朱恭枵亡后,周王家族几经周折最后逃往广州,明亡被俘,仅少数逃生流落于民间,得以幸存。

明末,周王家族历十一世藩王至末代周王朱恭枵,与大明王朝兴衰相终。自洪武年间周王家族驻藩开封,开封城市繁荣。有明一代“开封王府甲天下”,足见明代开封周王家族在诸藩中之地位。同时,彰显了古都开封历金、元之后再度复兴,在中国城市史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