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清代开封翰林的代表周之琦
​周之琦(1782年~1862年),字稚圭,嘉庆十三年(1808年)翰林。在清代开封的10个科举家族中,获得科名人数最多的是周氏科举家族,以周之琦为代表。
清代开封翰林的代表周之琦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裴元秀 发布时间:2021-03-01 08:33:44

周之琦(1782年~1862年),字稚圭,嘉庆十三年(1808年)翰林。在清代开封的10个科举家族中,获得科名人数最多的是周氏科举家族,以周之琦为代表。周之琦又是清代开封翰林的代表,因为他极富文采,是清中期著名词人,且官位最高,先后任赣、鄂、桂三省巡抚。

《祥符县志》中的周之琦传

周之琦自幼聪慧、读书勤奋,科举考试成绩优异,入选翰林。周之琦人品端正,对上不阿,对下不骄,按律办事,稳步升迁,官至巡抚,有政绩。《祥符县志》为他立传:“周之琦,字稚圭,祥符人。嘉庆戊辰进士,官编修。大学士曹文正振镛器之,遇以国士。会京察,拟荐外任,之琦力辞。典山西试,充会试同考官,所拔皆名宿,士论翕服。历司业、庶子、侍讲。授四川盐茶道,革代销积引。摄按察使,安良戢暴,风纪肃然。擢浙江按察使、布政使。升江西巡抚。会岁歉,平粜济民。赣州各郡土匪起。承平久营务废弛,之琦简阅训练,剿抚兼施,事遂息。夏潦灾,请缓征,赈济,复捐资助。移抚湖北,权两湖总督。丁内艰,归。服阕。起太仆卿,改刑部侍郎,授广西巡抚。粤西边陲民徭杂错,匪徒聚啸,岩岗时出,肆掠前官,屡缉不获。之琦请加等治罪,迁谍潜侦,多就扑。旋引疾归。闭户读书,不与外事。年八十一卒。之琦工诗词,善绘事,援笔立就,词藻华赡。所著《金梁梦月词》,上掩宋人。又有录《心日斋词集》《心日斋词选》若干卷。子汝筠、汝箴、汝策等,具出仕。汝筠,字念慈,道光丁酉举人,知江西武宁县,擢知府,除粮道。粤逆窜江西,土匪响应,汝筠守城剿寇,屡有战功。”

清代开封有35位翰林都当了官,且不乏高官,但是,能担任巡抚的仅两人,即周之琦和冯汝骙。冯汝骙曾任浙、赣两省巡抚,共计4年多;周之琦则做过三省巡抚,时间在10年以上。所以,在他二人之间排序,周之琦应置前位。此外,从清中期至今的200年间,学者们不断研究周之琦的词,并给予很高评价。就文采而论,周之琦是清代开封翰林中的翘楚。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清代开封翰林的代表。因此,介绍周之琦的家世、研究其科举之路与仕宦经历,有助于了解清代开封的历史、文化。

周之琦的家世

据周之琦之子所编《稚圭府君年谱》,其始祖,名周晋卿,字公绍,系宋代官员,曾任庐陵训导,后改任绍兴训导,在绍兴定居。经过八代,有周骏。

周骏,字武功,庠生。他是周之琦的高祖。

周之琦的曾祖父周士凤,字羽皇。周士凤有五子:周文德、周文城、周文达、周文英和周文涣。

周之琦的祖父周文涣,字灿如,候选通判。他大约在乾隆初期或更早自绍兴迁汴。周文涣有四子:周世绩、周世绍、周世维、周世彩。

周世绩是周之琦的父亲。《祥符县志》卷四记载,周世绩,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科举人。《清秘述闻》记载,当科的“解元周世绩,字冶扬,祥符人,辛丑进士”。解元,指第一名举人。据此可以确知,周世绩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举人,又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考中进士。他是当科的三甲第30名进士。

乾隆年间,周之琦家中已有多人获得科名。据《祥符县志》载,在周之琦的父辈中,即“世”字辈中,还有周世绩的胞弟周世绍及堂兄弟周世纪、周世紫、周世绪、周世氤、周世棨等先后中举。周世氤之子周理、孙周岱龄等也考中了举人。其中,有人再考中进士或成翰林。这说明,周文涣迁汴不久便形成了周氏科举家族。之后,其子孙们继续走科举之路,使他家拥有了二十余名举人、多名进士和分布在乾隆朝的周世紫、嘉庆朝的周之琦、道光朝的周星誉和同治朝的周衍恩等4位翰林。因获得科名的人多,他家当官的人自然也多。据记载,他家有五六十人做官。其中,包括数位高官,如巡抚周之琦、盐运使周星誉、知府周世绍。《祥符县志》除为周之琦立传外,又为周之琦的胞叔周世绍、周之琦的侄孙周衍恩立传。周世绍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人,官至陕西兴安府知府,有军功,工楷法,精篆刻,辑有《听松楼印谱》。他去世后,恩赐祭葬。周衍恩的官位并不高,历任山东海丰、滋阳、莱阳、东阿等县知县。他能保持书生本色,政声卓卓。

周之琦的科举之路

周之琦的父亲周世绩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赴闽,就任崇安县知县,不久病故。虚岁13的周之琦和胞兄周之瑀只能随母归里。周之琦的二叔周世绍见他们在汴无立锥之处,便将徐府街的房屋交其居住。周之琦感念叔父关怀,更思念亡父,又见母亲悲恸愁苦,便发奋读书,以求显扬。嘉庆元年(1796年),虚岁15的周之琦补开封府学庠生。两年后,他得到了公家给予的粮食补助,成廪生。

嘉庆六年(1801年),虚岁20的周之琦擅词、其兄周之瑀豪于文,二人在汴梁城小有名气,被称为“开封二周”。他俩在这一年参加选拔贡考试,前场皆取第一。次日晚起迟到,进不了考场,无果。周之琦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以失败告终,教训深刻。胸怀大志的周之琦从此吸取教训。他后来治学、做事,始终小心谨慎、遵守规矩。

嘉庆九年(1804年),周之琦和周之瑀共同参加河南乡试,双双得中。《祥符县志》载,周之瑀是“亚元”,即第二名举人。周之琦稍次,是第56名举人。

嘉庆十年(1805年),周之琦和周之瑀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即参加当年的会试,皆未中。

嘉庆十三年(1808年),周之琦和周之瑀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他们乘公车赴京,住开封会馆。结果,周之瑀落选。周之琦以成绩优异入选翰林,踏入仕途。

周之琦的仕宦经历

周之琦在翰林院学习结业之后留馆,在翰林院任职,得到稳步升迁。嘉庆十四年(1809年),虚岁28的周之琦任翰林院编修。两年后的嘉庆十六年(1811年),大考翰詹,周之琦得二等第二名。大学士曹振镛器重周之琦,想推荐他到收入多的地方任职,周之琦力辞。不久举行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乡试,命周之琦任山西乡试副考官。嘉庆二十年(1815年),周之琦任国子监业司。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升为翰林院侍讲,充起居注协修、文颖馆总纂、实录馆纂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周之琦尚不到40岁,担任了嘉庆庚辰科会试同考官。同年六月,补授右春坊右中允。

道光元年(1821年),虚岁40的周之琦开始到地方做官,他先任四川盐茶道。四川盐茶道的职责是负责四川盐和茶的国家专卖。他离京赴川时,请假看望在汴的母亲。他的母亲说:你在京做官,每逢升迁,我都高兴,而你的性情“直愚,非外吏所宜”,你赴川做官,我“喜忧参半”。她又叮嘱周之琦,只要能“甘淡泊,饮冰食蘖”,则可免于犯错。周之琦的母亲有此不凡见解的原因,大概是她知道同辈中翰林周世紫的悲惨结局。周家的首位翰林周世紫任榆次县令不久便卷入了以布政使蒋洲为首的贪污案。本该有锦绣前程的周世紫不仅遭到革职处分,而且在赔退未完之际就死去了。周之琦谨记母亲教导,吸取上代教训,明白宦海沉浮。他在官场多年,始终按律办事,不染恶习,得以善终。

《清代职官年表》对周之琦担任各项高官的时间以及调迁、离任的原因等均有简洁记载,从中可以大致了解他的仕宦经历。道光六年(1826年)三月,周之琦从四川盐茶道升为浙江按察使。道光九年(1829年)七月,升为广西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升为江西巡抚。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改任湖北巡抚。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丁母忧。道光二十年(1840年)除服。当年八月,入京觐见。皇帝命他先补太仆寺卿,十一月二十九日,再命他补授刑部右侍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闰三月,周之琦受命任广西巡抚,再次担任封疆大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虚岁65的周之琦因病离任返乡。从此闭门读书,不问外事。

周之琦任湖北巡抚时,两广总督林则徐根据皇帝的密令,考察了周之琦,并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写出《密陈周之琦胜任湖北巡抚片》。他说,周之琦“操守清廉,性情朴直。于属员不假辞色,于公事不许通融,或有议其太板者,臣窃以为正是好处,即其与臣议论公事,亦能自抒所见,不稍依阿,臣转以是重之”。但林则徐对周之琦的管理能力评价并不太高。他说,周之琦的才干“未能肆应,似于事务殷繁之大省,未必游刃有余,若在中等省份,整肃吏治,挽回风俗,颇有确不可拔之劲,当必不至废弛”。由此可知,周之琦是一位出自汴梁文化古城的、品德好、书卷气十足的封疆大吏。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