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正文
紧盯高质量发展主题 推动新时代开封更加出彩——聚焦开封高质量发展大会
021年,我市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为奋进“十四五”打下坚实基础。
紧盯高质量发展主题 推动新时代开封更加出彩——聚焦开封高质量发展大会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叶森 马燕 发布时间:2021-02-22 07:13:58

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

全媒体记者 叶森

2021年,我市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为奋进“十四五”打下坚实基础。

抓实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总纲,若干服务项目细则和服务指南为抓手,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抓实项目谋划,加大项目包装力度,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滚动接续,扩大项目存量,精准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做到让项目等资金。提升项目建设质量,通过对上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内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支撑项目建设工作。

推动高水平开放。积极推动自贸区开封片区、郑州片区联动发展,大力推动“双招双引”,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引进来,助力优质项目走出去。围绕主攻方向,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围绕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加紧谋划和储备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引领性项目、标志性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完善全市重点发展产业招商图谱、招商线索生成库,扎实开展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商招商。强化招商跟踪服务,集成县区、市直部门、国有平台公司、银行等各方资源优势,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用好自贸区、综保区、保税仓等平台,组织好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用足“双招双引”办事处,统筹推进“双招双引”。

强化科技创新。把“第一动力”落实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聚集创新人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等具体工作。实施科技强市行动和战略性重大科技工程,高标准推进郑开科创走廊建设,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对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对新认定利用闲置场所改(扩)建的科技孵化载体全力给予奖励、补助和补贴。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科技创新关键技术,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工程,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建立较为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作、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谋求高效率更务求真引进、真落地、真转化。

加强产业培育。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做强工业、做优农业、提升服务业,抓实产业链水平提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主导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上不断下功夫,加快推进益海嘉里、兰考富士康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东大化工整体搬迁二期,完成双塔涂料、炭素等搬迁技改,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持续提升产业链水平,健全完善“链长制”,锻长板补短板、通堵点接断点,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的引领作用,谋划布局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上汽大数据中心、奇瑞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建设和炭素“5G+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作风建设年

全媒体记者 马燕

2021年,全市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以深化作风建设为主线,树立“党建统领、正向激励、容错纠错、监督问责”的导向,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激励担当作为,凝聚发展合力。

加强政治监督。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中央和省委市委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明察暗访、限期督办、不定期通报等措施,发现和纠正贯彻落实中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严肃查处置若罔闻、应付了事、弄虚作假等问题。统筹督查督办工作,抓过程、促进度、保质量,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 

推进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市通过专项整治,持续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不管是2019年的“六个专项”,还是2020年的“6+3”专项,都对加快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我市将进一步紧盯突出问题,推进专项整治。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整治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中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持续精文简会,真正让基层党员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干事创业,狠抓工作落实。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重点整治让企业和群众来回跑、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及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坚决查处侵害企业利益行为。聚焦项目建设中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安排部署不及时、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怕担责任、贻误工作,不敢担当、不愿触及矛盾等问题,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高效推进。聚焦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重点整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八需八难”问题加快破解、民生实事顺利推进。 

持续跟踪问效。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责,向社会公开承诺、定期通报完成进度或整改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评议。畅通监督渠道,用好“亲清连线·廉通企业”等平台,持续收集诉求、转办分办、跟踪调度、办结销号。充分运用第三方评估、企业家评议的成果,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改进干部作风。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全媒体记者 叶森

我市日前明确了2021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简称要点),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态势。

要点提出,我市将持续推动工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持续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业创新能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加快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突出抓好创新型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持续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制造强市、网络强市、数字开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要点围绕产业培育、转型升级、5G发展、服务企业、创新驱动、守牢底线等六个方面,明确了2021年重点工作: 

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产业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做强优势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突出重点产业培育。以产业链“链长制”为重要抓手,谋划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薄弱、缺失环节企业。建立八大主导产业“五大清单”,系统推进各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十大专业产业园区建设。精心打造储能炭材料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中粮工科茂盛粮机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立邦涂料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世合型材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中联农机开封智能产业园、奇瑞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十大专业产业园区。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加大泰丰制药、创世纪智能机器人、汉晶高新、开封仪表等企业发展支持力度。打造百亿规模企业群,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加强“五链”联动。主动融入全省“十四五”期间拟重点培育的50个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谋划招商链、部署创新链、布局资金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强化人才链服务产业链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化解落后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大制造业承接力度,确保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落地生根。 

以转型升级为抓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技术改造”为基础,推动企业产品升级设备换代,完成技术改造项目(含扩大再生产项目)投资200亿元。以“绿色化改造”为动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21年争取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30个以上。以“智能化改造”为引领,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力争培育1~2家区域和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1~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氢燃料汽车“1+5”示范城市群建设。 

以5G等新业态为动力,构建发展新格局。优化5G建设发展顶层设计,用5G全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5G精品网络建设,2021年新建5G基站1000个。加快拓展5G融合应用,持续构建5G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深化企业服务为抓手,坚决稳住工业运行基本面。强化党建引领。将党建专员(首席服务官)制度逐步推广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强化中小企业培育。精准确定2021年“四个50”企业,持续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努力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意见,深入实施“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经济运行监测水平。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建立运行监测重点企业清单,提高监测精准度、针对性。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进制造业变革。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八大主导产业、“四个50”重点企业和5G、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为载体,全面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2021年创建2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推动贝威科技创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开封炭素研究院进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开封仪表、九泓化工等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质量标杆。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体系。发挥“双招双引”优势,积极引进5G、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等高层次紧缺人才来汴投身制造业创业创新。 

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坚决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危化品搬迁改造持续深入,持续推进“清欠”工作,抓住安全生产不放松,坚决完成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稳。

我市制定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全媒体记者 马燕

我市制定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加强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高水平谋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每项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支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课题,根据实施绩效,每个项目奖励最高100万元,每个单位最高奖励300万元。 

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到2025年,实现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平台全覆盖;建设主导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到2022年,各县(区)至少建成1个主导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对新备案的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省新型研发机构,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获批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5年,各县区实现翻倍增长;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河南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方案》支持政策;加强对双创基地和活动的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 

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设立科技人才专项基金,组织开展十大科技领军人才、十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十大创新创业项目评比活动;支持承担国家、省引智项目;搭建国际化引才交流平台,力争每年实现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项目签约落地。 

发展壮大高能级创新载体。高标准建设高新区,到2025年,力争成功创建1~2家国家级高新区;促进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到2025年,全市力争成功创建2家以上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各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全覆盖。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支持。实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程,设立开封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市级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2000万元。 

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工程,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在我市建设国家黄河文化研究院等高精尖实验室;构建黄河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文化展览展示交易平台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扩大预算调剂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工程。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评价,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

深入实施环境建设年

全媒体记者 马燕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全市聚焦城市提升、产业提效、环境提质、民生提档,营造“活商、亲商、安商、便商”的良好氛围,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城市环境。

创环境。坚持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进一步优化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政务环境方面,聚焦“一流服务、纾困惠企、公开透明、高效便企”,以体系建设加速政务服务改革“系统化”,以全程网办加速政务服务“电子化”,以数据共享加速政务服务“便捷化”,以无差别受理加速政务服务“一窗化”,以智能监管加速政务服务“规范化”。市场环境方面,聚焦“宽松便利、焕发活力、有序竞争、创新实干”,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机制。法治环境方面,聚焦“公平正义、平等竞争、诚信践诺、依法经营”,持续强化公平竞争,加强市场主体平等保护,弘扬营商法治精神。人文环境方面,聚焦让广大投资者在开封创业安心、居住放心、生活舒心,抓好环境整治,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人文素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方面,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营造更优工作生活环境。 

优指标。实施开封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突出抓好企业开办、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指标的持续提升,确保到2021年年底各项指标在去年基础上再提升20%左右,力争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执行合同、信用环境、市场开放度、蓝天碧水森林覆盖面、综合立体交通指数8项指标达到省内前沿水平,政务服务、招标投标、市场监管3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解难题。坚持问题向导,聚焦“六稳”“六保”和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大力整治影响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积极做好企业家评议重点岗位活动,持续整治违规增加企业负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等问题,严肃查处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我市制定2021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行动计划

全媒体记者 叶森

我市制定了2021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行动计划,聚焦产业链招商,抓龙头、促集聚,以开放引进的高质量助推发展高质量,实现全市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了主要目标:确保2021年新达成重大投资意向项目200个以上,新签约100个招商项目、新开工100个重大项目,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18个,其中围绕工业、商业、文化、旅游及新兴业态等产业,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63个,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为全市“8712”投资促进计划提供强有力支撑。推动2020年签约的185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开工项目建成投产。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确定了工作重点: 

突出主导产业招商。各县区、各产业集聚区围绕1~2个主导产业,立起“顶梁柱”,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主导产业招商,形成一县一特色产业格局。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拓展产业承载空间,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头部企业,带来一批配套企业,促进产业做优做强。突出工业和现代农业、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等四类产业补短板招商,明确主攻方向,逐个产业进行研究,出台具体的招商措施,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促集聚、成规模,以产业链整合、壮大、提升为重点,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提升关键环节,完善配套能力。2021年各县区围绕主导产业引进的项目和资金要占市下目标任务的60%以上。 

突出招大引强。坚持龙头带动、市场带动、配套带动、技术带动、人才带动,紧盯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跟踪研究,选择有投资意向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重点联系、重点推介、重点跟踪、主动对接,力争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吸引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做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创新招商方式,研究制定专项招商方案,大力推进挂职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重点招引有品牌、有实力、有业绩、有社会责任感、真干真投资的企业,确保全年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超过63个,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7个。 

突出开放窗口引领现代服务业招商。紧盯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两大突破口,加快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加快自贸区开封片区建设,突出自贸区开封片区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功能定位,全面发展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和艺术品交易等产业。加快深圳文交所河南自贸区运营中心、艺术品资产托管平台河南自贸区专区等项目建设。持续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全面推动开封宋文化融入实体,让游客可观可感,擦亮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借助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两宋论坛等节会平台,举办好招商推介活动。 

突出双招双引精准招商。建立完善双招双引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坚持重点产业招商,由人大、政协市级领导带队、相关市直部门为牵头单位,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推动招商项目的考察、洽谈和跟踪,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坚持双招双引驻地招商,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统筹安排,坚持北京、上海、深圳、郑州四个基地双招双引驻点招商工作,广泛开展拜访客商、对接项目。各县区、自贸区开封片区管委会严格落实主要领导“二分之一”工作法,组建专职招商小分队,固定专业人员、专业队伍,紧扣“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行动计划”,不间断走出去搜集、研究分析发达地区企业投资意向,围绕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商协会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商协会委托代理招商,大力推行专业招商模式。坚持“请进来”招商和“走出去”招商相结合,通过实施“专业化办会、产业化招商、小分队对接、主要领导推进”等方式,切实提高招商实效。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