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开封一渠六河心上流
2020年4月30日,让几代开封人梦寐以求的黄河水,沿干渠,过龙首,经开封西湖,从“一渠六河”,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流进古城开封。这养育了开封人民的黄河水,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流过魏国的大梁,流过宋朝的东京,流过今世的开封,一直流到550万开封人民的心上!
开封一渠六河心上流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刘海潮 任崇喜 张仲鹏 赵国栋 发布时间:2021-01-26 14:28:54


downLoad-20200609165158

【序】通水通心

千年古都,万里黄河!

2020年4月30日,让几代开封人梦寐以求的黄河水,沿干渠,过龙首,经开封西湖,从“一渠六河”,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流进古城开封。这养育了开封人民的黄河水,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流过魏国的大梁,流过宋朝的东京,流过今世的开封,一直流到550万开封人民的心上!

几天前,“通水啦,通清水啦,‘一渠六河’全线要通清水啦!”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古城开封。

家住星云社区的退伍军人于涛,这天4时许就起床,专门跑到西护城河与东京大道交汇处的水闸附近等着、盼着。等着河水潺潺,盼着水到渠成! 

不到6时,宋都古城护城河两岸、桥头,人们早已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都想要一睹水头的风采。 

6时许,水闸缓缓启动,清水奔涌而来。“水来啦!水来啦!”西护城河东岸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突然喊起来,众人沿着河岸跟着水头奔跑…… 

水头的到来,让群众感到异常兴奋:“快看,水来啦,水来啦,黄河水来啦!”“家门口的护城河有清水啦,小时候的清水又回来啦!”…… 

180万立方米的优质黄河水,一路欢腾奔流,通过北护城河(涧水河)绕古城分别流向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汇入惠济河,河道平均水深2.53米左右。 

水绕城墙、城墙映水,古老的城垣,清澈的河水,厚重的历史,历久弥新,古韵生香。 

城因水而美,水因城而活。 

“一渠六河”,即宋都古城护城河(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37.5亿元,是开封迄今最大的单体民生工程,包括西干渠、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北护城河(涧水河)、利汴河和惠济河,总治理长度28.6公里。 

它是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与“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臭水体治理”“百城提质”和“城市双修”的重点工程,也是2018年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第一批重点城市示范项目实施以来,首个全面投入使用并对市民开放的工程。 

通水后接连几天,河道附近的共享单车明显减少,骑着单车沿“一渠六河”转转成为开封人的时尚。 

“‘一渠六河’的贯通,再现‘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如画美景,开封湖河牵手、绿水绕城,魅力尽显。从此,开封百姓又多个网红打卡处、休闲娱乐地。”刚刚获得“中国开封第一届乡村振兴散文诗大赛”一等奖的山西诗人张琳由衷地赞叹道。 

这发自肺腑的声音,既是诗人的渴盼,也是对开封的赞许。 

从2017年6月征收启动算起,“一渠六河”的建设历时3年多。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渠六河”的建设者着力破解融资难、征收难、治污难和施工难。工程指挥部、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建设者付出了艰辛努力,最终交出让人民满意、世人瞩目、载入史册的答卷。 

“目前,工程已进入完工验收阶段。我们一定坚持标准、完善提升,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要求,把宋都古城护城河(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为黄河为民造福的幸福工程、四水同治的惠民工程、古城保护的文化传承工程和党建引领的文明提升工程。”开封市委副书记、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秦保强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俺在这儿住了40多年,亲眼看到河水从透亮到变黑发臭,到现在又清澈起来,这中间的喜怒哀乐一言难尽。”仪表厂社区居民张新安说。 

这简短的话语里,浓缩着这座城市几十年间环境更迭变迁的历程。“一渠六河”工程的建设,一泓清水入城来,真正开启开封城的水上繁华,使一座“北方水城”浴火重生。 

downLoad-20200603113517

【一】水城涅槃

“一渠六河”工程建设的意义是全方位的,它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的是质的巨大变化、韵的崭新提升,使得自古就有“北方水城”之称的开封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一渠六河’引黄河水入汴,昔日曾给开封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的黄河水正在变为幸福水。桨声灯影中游河,你会发现在灯光的映衬下,开封夜景多几分浪漫、多几分妩媚。一城宋韵半城水,古色古香的古都开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2020年5月2日,开封“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首登央视《新闻联播》,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让世人为之惊叹。6月1日,央视《晚间新闻》报道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示范项目河南开封“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面向市民开放。6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播发《我国首个黑臭水体治理城市项目投入使用》,持续关注河南开封“一渠六河”。 

9月28日上午,央视特别节目《直播黄河》节目组走近“一渠六河”,用镜头聚焦开封,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密集报道开封市“一渠六河”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讲述建设过程中的精彩故事。 

“为古都开封骄傲,希望家乡越来越好!”“大美开封,大爱开封,大韵开封!”“俯瞰今日开封,以古闻名,以新出彩”……节目和报道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为什么一个水利工程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水,是开封的灵魂。拨开历史的涟漪,渺渺碧波间,悠悠绿水处,一个又一个辉煌与传奇,流淌着文人墨客的吟唱,鲜活着青史的记忆。 

“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却梁园总是村。” 

开封,兴也黄河,衰也黄河。滔滔黄河,亘古奔腾。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铸就了八朝古都之魂。开封与黄河,源远流长。温软缠绵时,汇聚灵动,氤氲吉祥;波涛汹涌时,万物未离的浑黄河水,孕育彻心透骨的痛楚……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开封多次依水建城、数度因水兴衰。历史上开封数次被黄河水淹没,“城摞城”的奇特景观由此而来。“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开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开封民间祖祖辈辈流传的顺口溜里,隐藏着惊天的秘密,其背后是开封人民痛苦的记忆。 

历经千年,开封东护城河和西护城河南段从唐代延续至今,南护城河从金代延续至今,北护城河消失,西护城河自大梁门以北只留下一条小河沟,水质差、水量小,成为市民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臭水渠。 

“以前黄汴河(西护城河北段)水质黑臭,垃圾漂浮,天一热就有气味,人都绕着走,河道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在黄汴河附近居住几十年的魏淑华深有感触,这条“酱油河”令周边居民头痛万分。 

“这条护城河叫起来是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平时沟里的水既黑又臭,一下大雨,大量生活垃圾漂过来,看着烦心、闻着恶心。即使炎炎夏日,家里也不敢开窗户。”家住南护城河畔的丁喜梅说。 

“一渠六河”的河道,占开封市十大黑臭水体的一多半,长期以来“有河无岸、有水皆死”。因河道年久失修,污泥淤积,水是黑的,味是臭的。城墙、河边杂草丛生,垃圾星星点点散布其中,蚊蝇成群结队,群众戏称其为“龙须沟”。 

“一渠六河”岸边房屋破旧,参差错落,密密匝匝,拥挤不堪。有的人家甚至三代人挤在2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夏天热、冬天冷。 

这种状况,与八朝古都的历史格格不入,与文化名城的地位格格不入,更与开封的发展格格不入。 

开封古都,城墙与护城河,相恋相依,相偎相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以古闻名”的开封,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做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大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出彩。 

开封以全域规划带动全域保护、推进全域经营、强化全域管理、实现全域旅游,自1994年开始,对古城墙进行整修,先后投入20亿元,相继实施十期城墙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与此同时,亲水近水的开封人,锲而不舍地将“水文章”做得气势如虹。于是,“十湖连通”工程应运而生,即把老城区的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西北湖、阳光湖与新区的开封西湖、中意湖、黑池、柳池、运粮湖通过水系工程建设有机连接起来,引来活水、治理污染、打造景观,做好“以水润城”这篇大文章。 

“治理‘一渠六河’,就是造福子孙、造福未来。”这是所有参与“一渠六河”工程建设者的共识。2017年8月15日,意在补齐生态民生短板、让碧水蓝天扮亮美丽开封的“一渠六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经过3年多的建设,通过河道治理、截污纳管、护岸设施建设改造等,协调配置水资源,实现全线通清水,“一渠六河”已成为八朝古都开封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新名片。 

“一渠六河”工程的实施,不但实现了清水绕城,还为下游40万亩农田灌溉、100多万亩农田补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黄河水滋润着开封大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开封原市长级干部张家顺说,“一渠六河”工程建设完成,不仅改变了自然生态,也改变了社会生态,老百姓有了休闲的地方,宋词歌舞、大地书法,太极剑舞,牵手散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乐在其中……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感觉身份也有所改变,在紧张的工作中享受到了生活的愉悦。 

水卧城边,人间美景绮丽;水居城中,新老建筑依水而立;水穿城过,静影叠翠流金。一城烟雨,一渠画意;轻风拂过,画帘尽卷。“一渠六河”工程,通过环、点、线、面,实现了开封环城水系的华丽变身。一条熠熠生辉的“珍珠链”正环绕这座历史厚重的古城,日益发出璀璨的光芒。 

在古城开封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中,站在最前面的是共产党员;在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高高飘扬的是鲜红的党旗。 

开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汉征说,“一渠六河”突出“还河于民、利民、便民、惠民”的主题,已成为党建引领、提升文明素养的阵地。这些创造者和建设者,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向历史、向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雨打行舟分外艰,最是风雨见初心。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始终把党性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党员的战斗力。副总经理、总工马仁杰年近七旬,老当益壮,欲与年轻人比高下。副总经理刘晓克、董楠,总经理助理张耀民,工程部部长金荣芝、财务部部长叶青、质检部部长孙占胜、综合部部长陈金山等人,工作不分白天、黑夜,长期不能陪伴家人,甚至和家人坐在一起安静地吃顿晚饭都成了奢侈。有一次中秋节好不容易放假半天,孙占胜在岳母的生日宴会上还没待上两个小时,因为急事又匆忙赶回工地。 

为更好推进“一渠六河”沿岸房屋征收工作高效进行,各市辖区工程指挥部都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们带头发挥模范作用。他们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与被征收户熟络感情,拉近距离。通过“党建+征收”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这项工作的“红色引擎”作用,立说立行、敢抓敢管、善做善成。 

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等建设者,积极推行“党建+工程”“党建+业务”“党建+督导”等党建新模式,在项目现场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推进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的强大动力。 

正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众志成城,定方向、攻难关、控质量、保安全,组织千人会战,保障工程建设任务按照节点顺利完成。 

2019年7月底,南护城河旧污水管道在皮革厂桥附近突然崩裂,涌出来的污水直排河道。指挥部组织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周建伟带领工人1000多人次,连续奋战120多个小时,满负荷工作,终于堵住管道漏洞,避免了更大的污染衍生灾害,受到开封市委、市政府和工程指挥部的表扬。 

葛洲坝项目部副经理、共产党员王根峰,老家在杞县沙沃乡。那段时间,为了赶工期,他给留守人员下个死命令:我和大家一起都不回家。他天天来回跑,指挥现场作业,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体重减了20多斤。有一次,满身疲惫的他从自行车上栽下来,满脸是血。简单处理后,他又回到建设工地。项目部副经理易明积劳成疾,腰椎间盘突出,为加快工程进度,仍趴在沙发上看图纸指挥。 

负责东护城河项目的技术人员柴更仵,妻子李苗原是河南内乡一名公办教师,为了他的事业,也为了爱情,甘愿辞职来工地做一名没有编制的资料员,即便这样,他们常常一周也见不上一面…… 

负责西护城河北段施工的,是广东水电二局。该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赖连洲是广东韶关人,3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而且往往是借开会或者回公司汇报之机。副总经理张国亮是民权人,来开封时孩子刚刚出生,现在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两年来回家不超过10次。他们说,对家庭愧疚太多,对父母没有尽孝,对孩子没有尽教,也没有帮爱人分担家庭责任。“不过,看到开封城市在我们的手里变美,看到开封人民幸福地生活着,我心里的成就感还是满满的。”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赖连洲说。 

勠力同心铸造群众福祉,焚膏继晷铭刻为民之情。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平凡之景,一丝丝爱民之情,一片片为民之意,被他们用汗水和努力刻画出来。 

在“一渠六河”党群服务驿站(幸福里站),工作人员正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全力打造开封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中心。这个中心大约1500平方米,展出的农产品琳琅满目,有开封菊花、杜良大米、杞县大蒜、兰考红薯、通许菊花、尉氏蒲公英、贾鲁河鸭蛋等来自开封市、县、区的农特产品有200多个品种,可谓“乱粮渐欲迷人眼”。 

“一座理想的宜居之城,应该是让来的人不想走、走的人想回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阎现章退休后,每天都喜欢徜徉在环城公园,漫步在“一渠六河”。看到往日凌乱不堪的荒草丛和棚户区变成景观小品,保持历史风貌的城墙夯土护坡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他觉得怡然自得、幸福满满。 

“对‘一渠六河’,千言万语涌在一起,我一时不知该怎么说好。我想简单说3句话,十分幸福,万分感谢,更加满怀期待。相信很多开封市民跟我的感觉一样。”河南省四建公司退休干部陈付民含着眼泪说。 

“一渠六河”使得开封“北方水城”的盛世繁华重现,得益于开封市委、市政府恪守“人民至上”的宗旨,得益于决策者的敢于担当,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让“还河于民”的愿景触手可及。 

“老百姓越欢迎,证明他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越迫切。”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负责同志表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还河于民、造福于民,让环境更美好,让城市更宜居,让百姓更满意。” 

downLoad-20200609164721

【二】还河于民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沿黄地区做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答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份答卷,是开封千载难逢的机遇。”时任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说。 

“一渠六河”工程,自谋划、决策到筹备、征收、建设,再至高效能管护、养护,“还河于民”的主题贯彻始终,处处体现着人民至上的宗旨。 

这一点,从规划设计的理念上得到证实。 

一条环城滨水绿道,以绿为骨,彰显城市形象:环城风光环,美化城市环境;文化展示环,串联护城河各景点;休闲生活环,方便市民环城健身休闲;滨河交通环,解决沿河市民出行问题;商旅经济环,发展水岸经济,满足旅游各项需求。 

五大滨河公园,以人为本,多元宜居空间:打造“大梁花街”(西护城河)“南熏百泉”(南护城河)“水门流霞”(东护城河)“曹门望春”(东护城河)“文城古韵”(北护城河)五处宜游宜赏的滨河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多元功能活动空间。 

设计方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与黄委会设计院“强强联合”,借鉴西安、北京、绍兴护城河的特点和成功点,确定了工程功能定位及规划目标:形象——彰显风貌,形成环古城亮丽风景带;民生——服务百姓,形成城市景观河道;经济——串联发展,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生态——绿化美化,打造沿河生态绿环;安全——保障水利,维护城市水安全。 

同时,结合“有城有河、双环抱城”的格局,再现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盛景,打造国内护城河的典范。 

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在开封市水利局调研黑臭水体治理时强调,开封被誉为“北方水城”,如今面临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做好水文章大有可为。想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就必须牢牢守住环境保护底线,标本兼治推进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因缘际会,和者同心。这样完美的结合,成就“一渠六河”的总体画卷。“一渠六河”工程完工后,“死水变活、污水变清、岸绿景美”,与千年古城墙交相辉映,同道路、绿带、廊道、城墙一起,形成“五环抱城”形态,真正实现还河于民、还岸线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成为“城市玉项链和发展金名片”。如今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古城体育公园里,前来晨练的人络绎不绝,众多健身项目让人目不暇接。 

顺河回族区委原书记陈广西说,“顺河顺河,有河就顺”,“一渠六河”还河于民,满足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理直气壮、挺直腰杆说”。 

省政协委员、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朱锋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河于民,还的是初心和使命。一个‘还’字呈现出万千气象,一个‘还’字折射出庄严承诺,一个’还’字表达出责任担当。” 

治水先治污。根据开封市委、市政府“标本兼治,原则上对污水进河实行零容忍”的要求,“一渠六河”工程坚持黑臭水体整治与排污口整治相结合、河道综合治理与专项工程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技术性措施相结合,采取多种改造方式,全面推进。 

开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说,按照习总书记的十六字治水方针,“一渠六河”工程作为四水同治的示范工程,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开封“一渠六河”工程水岸同治,不仅消除黑臭水体,而且打造出路畅、岸绿、景美的景观带,营造了群众直达水边、与水亲近,“人在河上走”的亲水意境。曾经的臭水沟,变成跃动在城市版图上的一条环形景观带,绿意醉人,水意润人。 

2020年春日的一天,春寒料峭。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老太太,因为施工道路泥泞摔伤腿。听说市领导到工地视察,她一瘸一拐地走近市领导说:“我不是来反映问题的,也不是要讹人。俺虽然因为这路摔伤腿,但俺知道你们是在修桥补路,为老百姓造福。俺没有啥要求,只想着你们能够早点修好。” 

这一席话,让周围不约而同地响起掌声。 

这掌声,是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掌声,是干部的信心和决心;这掌声,呼唤着开封的未来与希望! 

“开封着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还河于民,造福于民,写出了一篇出彩的‘水文章’。”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清义说。 

开封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陈泗更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工程完工后,以“15分钟生活圈”计算,覆盖面积约38平方公里,惠及居民约50万人;从经济效益看,预计每年能增加800万人次来开封旅游,带来4亿元消费,解决2万多人就业,增加1.6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 

打开传世长卷《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汴河风光占据画卷长度的2/5,足见开封作为“北方水城”的恢宏气韵。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写道:汴河直通运河,北连通州、南通杭州,城内六条水系,和我的故乡威尼斯何其相似!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今,盛景可期,新《清明上河图》的繁华盛景款款走来…… 

事不经过不知难!在“一渠六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等四大班子领导,指挥者、督导者和全体建设者,一路披荆斩棘、滚石上山,逐一破解征收、治污、施工、融资四大难题,才使“一渠六河”由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今天的“美如画”。 

downLoad-20200609165132

【三】事岂避难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渠六河”工程建设面临重重险隘,融资、征收、治污、施工,每个篇章都考验着指挥者、督导者和全体建设者的意志和毅力。 

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北临滔滔黄河的开封城,历经多重灾难和多次重生,铸就出开封人不畏艰险的壮志豪情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黄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起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把困难当作垫脚石,把干劲当作催征鼓,开封的干部职工在这场大仗、硬仗、苦仗中,打了一个大胜仗! 

“一渠六河”工程总投资37.5亿元,是开封市单体工程投资额最大者,史无前例。钱从哪里来?在开封市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打破融资瓶颈,全力以赴推进这一重大项目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应对得当,挑战可以变成机遇;畏首畏尾、徘徊犹豫,机遇会变成挑战。当时,国家有关PPP项目政策正在调整、规范。开封市政府成立专门的PPP领导小组,通过任务分解,将相关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协调各成员单位高效协作,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抢抓时间进度,抓实抓牢了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这一重大项目工作的“法宝”。 

开封水投公司与市政府签订PPP模式合作协议后,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先后与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十几家银行对接,咨询政策、准备材料、跟踪讨论。时任PPP项目办主任刘福启、水投公司董事长吴现伟等相关负责人和经办人员食不甘、夜难寐。为了降低贷款利率,他们与多家银行进行艰苦谈判,从原来的基准利率上浮30%到最终确定基准利率,节约利息约4亿元。 

在这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百试不爽的“秘笺”:政府和企业各负其责,政府做好“裁判员”,协调督导征收、质量监管、协调等工作;企业做好“运动员”,负责项目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简而言之,即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投资效率明显提高。 

PPP模式,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单一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水利投融资模式,使“一渠六河”由原来的“窒息的河流”变成“活力的河流”。 

2017年6月30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批复,7月4日完成监理单位招标,7月26日完成施工单位的招标……短短10个月,“一渠六河”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资金解决了,建设场地这条“拦路虎”接踵而至,虎视眈眈。 

征收工作,历来被称作“天下第一难”。 

“一渠六河”项目是典型的“线性”工程,征收范围长达23.2公里,跨越5个市辖区,基本上都位于老城区,商户、住户、企业、机关交错杂乱。这些主要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密度大,基础配套设施差,无证房和老旧房多,居住人员情况复杂。 

怎么办?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立下军令状,要动真格、敢作为、服好务、解难题,两个月必须完成征收工作。 

市辖五区在市纪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征收办、市水利局等相关单位的指导协调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精神,以“走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吃千辛万苦”的作风,创造出“开封速度”。自依法组织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到工程开工建设,短短两个多月,基本完成涉及5个市辖区2200多户、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征收任务。 

开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卢志军说,“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靠前监督、全程监督,成立服务保障‘一渠六河’工作专班,强化督导检查。征收工作如期完成,而且在征收过程中,探索出符合开封实际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科学容错纠错的新方法新途径。” 

更重要的是,其间没有突破政策,没有留下隐患,为全市其他项目征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组织领导上“一盘棋”,实行“阳光征收”,变暗补为明补,一把尺子量到底;群众搬得安心、走得舒心、安置放心;通过“串联+并联”合作机制,不断理顺核查、评估、搬迁、补偿、安置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工作专班+强有力督导”,提前介入征收各环节,形成攻坚拔寨的征收合力。 

时光拉回到2017年8月12日。此时,“一渠六河”工程开工仪式现场,已确定3天后在顺河回族区人民法院原址举行。 

当时,该法院前后的房屋已经被征收,只有它还孤零零地“悬”着。该法院也有难言苦衷,由于不少案件都是线上立案,审理中搬迁带来的问题太多。而在更多被征收户眼中,它的存在彰显的是一种公权。 

在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和顺河回族区工作组的帮助下,该法院连夜行动,48小时内搬迁完毕,在租房地开始正常办案。 

葛洲坝集团开封项目部经理周守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8月12日到现场看到法院的房屋还在那里,对于3天后开工一点底气也没有。真没想到,48个小时后,我们看到的是场光地净。这样的征收效率和速度,说明开封各级政府动员力量强、群众素质高。” 

岁月静好,总会有人在默默负重前行。以梦为马,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只为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让群众的笑容更加灿烂! 

征收工作关键是暖人心、稳人心、安人心,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做上门、做到位。 

督导组和各区指挥部对征收工作采取的是“综合施策、重点突破和各个击破”。宋门关附近小商户、破产企业众多,工作特别难做。他们重点对一家烩面馆和绿豆汤馆“多管齐下”。经过多次做工作,两家商户终于答应搬迁。晚上11时许,商户还不想关门,说是还有几盘菜还没卖完,时任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副局长孙浩自己掏钱全给买下。 

他们铆足劲,使出浑身解数,抢时间,赶进度。由于日夜连轴转、不停工作,他们“炼”成“红眼干部”“夜猫子干部”;因不歇气地向群众讲政策、做工作,他们变成“哑嗓子干部”;因长时间照顾不了家人,他们成为“不称职”的父母和儿女。 

顺河回族区东护城河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是“一渠六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收范围在东城墙以东、沿护城河道,南至羊市桥,北到明伦街,共需征收单位和居民1385户、18万平方米。他们成立南北两个指挥部,时任顺河回族区区长钱忠宝任指挥长,区领导倪凯、孙涛分别任常务副指挥长。自发布征收决定到全部完成征收,他们仅用65天,创下征收的“顺河速度”,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征收干部邵惠患重感冒,在医院刚输完液就赶到项目指挥部继续工作。征收干部林娟的儿子做手术,儿子刚被推下手术台,她就返回征收工作第一线。顺河回族区的干部职工以最大的诚意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收到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60余面。 

为迅速铺开征收工作,禹王台区从该区45个区直部门和单位抽调300余名干部充实到征收工作一线。在征收工作开始前,该项目指挥部通过多次摸底调查和论证将382户被征收户的情况详细登记造册,并将任务详细分解,并按照“三清零”的包保机制,由各分包单位一包到底。 

禹王台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项目常务副指挥长韩书意,区政协副主席、副指挥长张斌经常“5+2”“白+黑”奋战在拆除一线。该项目指挥部房源组组长王茂林,每晚9时都要带领房源组的组员统计当天的房源信息等重要数据,经常忙到凌晨才回家。他的儿子即将举行婚礼,他的妻子因病住院,但他没有请一次假,依然坚守在征收工作一线。 

禹王台区征收二组副组长邓静每天7时30分到指挥部,接下来的10多个小时里,“不是在群众家里,就是在去群众家里的路上”。3岁的女儿在周末没人带,邓静就抱着女儿入户宣传、做工作。禹王台区征收五组成员魏红娇把自家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腾出来当安置房,让家住滨河中路21号的王秀荣感激得直点头,当日就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禹王台区征收七组副组长程慧增有两个孩子,女儿3岁,儿子才半岁多。由于太忙,他经常连饭都吃不上,更是无暇照料孩子,程慧增便将孩子送到老家。一次,女儿看着视频里的爸爸哇哇大哭,要他抱抱,程慧增顿时泪流满面。然而关上视频、擦干眼泪,年轻的程慧增又奔向群众家里。 

………… 

省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开封分行职工郑春燕在视察“一渠六河”工程时感慨地说:“习总书记说过,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人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艰苦奋斗中净化了灵魂、磨砺了意志、坚定了信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泓清水怎么来的?管出来的。对污水进河排放,开封市实行“零容忍”,铁腕治污。 

在治污过程中,开封市总结出宝贵经验:集河道清淤、河岸生态、生态修复、截污纳管于一体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完善排水管网、提升污水转运处理能力,城管、水利、沿河基层政府联动形成合力,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 

围绕一泓清水,采取倒逼机制,副市长黄玉国强调,要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台账,谁的责任谁消化,倒逼城管、环保、水利以及沿河基层等部门、单位落实好河长制职责,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难题。 

污染虽在河里,根源却在岸上。截污是河道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为从根本上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封市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攻坚战。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封堵39个排污口、400个暗涵,完成截污纳管8760米;利用顶管技术,在不破路的情况下新建一条2.7公里长的污水暗涵,直通东区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开封市城管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局长孔羽说,“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现在“一渠六河”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优美画卷,是污水收集、运输、处理能力提升的体现。 

仅管网排查,开封市城管部门就花费半年多,从主管网到次管网,再到背街小巷、小区管网,普查总里程超过460公里。改造完善排水管网,实施黄河大街、晋安路、宋城路、西环路、滨河路、建设路东段、新宋路、东京大道等道路的排水改造工程。 

实施东区和西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北区净水厂建设工程、雨水泵站改造工程,通过临时管道送污,改造污水管网,让污水应入尽入管网,直送污水处理厂,治理达标再排放,构建水生态循环…… 

2019年4月的一天,在金耀路与西环路交叉口的污水泵站,为了检验污水处理效果,秦保强登上水塔,亲手捧起池中水闻了闻说道:“让一泓清水入城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的景象,才叫还河于民,才对得起这几年大家勠力同心的奋战。”一席话,让周围的同志无不动容。 

靠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靠着持之以恒的韧劲,“一渠六河”工程通过清淤底泥、生态衬砌、抬升水位、污水截排、引入黄河活水,开封市生态得到重新恢复,尤其是四条护城河整治彻底走出屡治屡污的怪圈。 

2020年5月以来,开封市多次遭遇强对流天气,但“一渠六河”工程经受住了考验,河道过流能力明显增强,沿河道路不再有积水。相对于工程建设这个“大巫”而言,治污只是“小巫”。 

“一渠六河”工程建设,并不是一路顺畅。南护城河建设进展尤其缓慢,让市民议论纷纷。该项目负责人柴建军一脸委屈:“不是我们不想干,也不是我们不会干,更不是我们干不好。这个项目基础工作太复杂、太缠手。” 

的确,“一渠六河”工程建设项目繁多,涉及景观绿化、市政道路、管网桥梁、土方电气等多项工程,而且时间要求紧、施工难度大、技术标准高。 

南护城河沿岸有十余条军用、民用光缆,紧邻居民住宅区;自来水、燃气、热力、电力等不同部门的管线密密麻麻、互相交织;部分管线产权单位不明,改迁难度特别大;汛期排洪、泵站排污频率高,作业面多次被淹……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拦路虎”摆在大家面前。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困难愈大,激起的雄心愈大,迎难而进,知难而上。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中,尤其需要把准脉搏,精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工程指挥部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挥、协调沟通机制:按照“标段责任化、责任数字化”要求,建立项目帮包工作台账,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分别由指挥部、工程公司领导进行帮包;落实“一线工作法”,帮包领导每天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督查调度,做到了解情况、出面协调、抓建设进度“三个到位”,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召开周例会、日例会,跟踪指导,强力推进……

施工方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加班加点,科学调度,倒推工期,做好项目分解,找出重点难点,安排专人负责;精确项目时间、目标,实施设计、施工同步穿插进行;增加人员配备,做好人员调配……只为一个目的:尽最大努力把进度赶上去。

东护城河宋都市场段,是整个河段施工的硬骨头。这里河道狭窄,距离房屋近,商铺云集,两侧障碍物多。从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整整两年,只有700米的河段,才完成1/3的施工量。为加快推进施工建设,落实“大干一百天、决战通清水”,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优化宋都市场段设计方案,增设工法桩、钢板桩,确保沿河房屋安全。同时,成立宋都市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郝振宇、马绍君现场办公,全力推进该河段建设。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因为疫情防控,葛洲坝集团项目部管理高层多为湖北人,无法按时归队指挥,使工程进度雪上加霜。 

负责督导东护城河的总经理马绍君说:“实现‘一渠六河’五一前全线通清水,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按时间节点完成既定目标。”他坚持每天两次与远在湖北的高管视频通话,召开钉钉会议,保持密切沟通,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影响。 

从开工至完工,扬尘治理陪伴全程。如何既保证扬尘治理效果,又确保工程进度?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市委常委会上专题研究。市污染防治攻坚办成立一渠六河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环境问题,张国建、韩俊涛带领人员现场指导、帮扶和督导。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一渠六河”的建设牵动全市人民的心。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实地视察,市政协经常进行专题调研,各民主党派时常监督,市民考察团现场查看……这一切,都成为“一渠六河”建设者的坚强后盾! 

市纪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根据施工任务、时间节点等,始终紧盯施工进度,适时采取实地督查、昼督夜查、逐段核查等督查形式,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落地、落细,为“一渠六河”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那段时间,时任市纪委常委康青选家里家外忙得“一团糟”,像个陀螺似的一直运转。孩子面临中考,爱人身体有病。他往往在夜里回家时上车就进入梦乡,回到家反而时时惊醒。他的家属嗔怪道,这是要把人吓出神经病啊! 

孙浩、杨定兴、马绍君等,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双休日,基本上是“五加二”“白加黑”,同建设者一起奋战在第一线,为工程按期完工奏响最美的乐章。 

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局长田风、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刘建宏多次深入施工现场督导调研施工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在协调渣土外运过程中,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副局长张影、市建筑垃圾管理处处长张红梅“巾帼不让须眉”。天寒地冻的深夜,她们裹着绿大衣现场督导,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常常一待就是半夜甚至熬过通宵。为督促工程进度,杨安宝手电筒不离身,因为每天夜里他都要到工地上走走看看。工地上的人都开玩笑说,“你比项目管理人员都来得早、走得晚”。 

市交警部门立足本职,多措并举,全力疏堵保通,保障施工车辆运输,最大限度减少道路施工对群众出行的影响。据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毅安介绍,共拆掉7处交通信号灯,全靠民警手势指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根据实际交通情况,增设交通标志46个,施划交通标线2250.2平方米、停车位759个,改装隔离护栏12处……有力维护了停车秩序。 

“从总体规划到宏观定位,从工程建设到细节把握,大到每个节点的把控,小到一景一物的呈现,指挥部主要领导都亲自把关、费尽心血。”回首该工程建设过程,董事长王付瑞历历如新,“两年多来,领导们除了专题调研外,经常轻车简从,见缝插针,查漏补缺。一有时间就来工地走走看看,了解建设进度,解决实际困难。” 

工程指挥部成员、专家、施工方等建立一个微信工作群,工程所用石材、树木等,先在发货地上传工作群,大家对其质地、花色、型号、尺寸等“评头论足”一番,全部同意才能发货,稍有瑕疵或不符合要求均不予通过,既提高效率,又保证质量。 

在通水的最关键节点时,指挥部负责同志白天有时间,就到工地去;白天没时间,就趁晚上去。大家徒步行进在坎坷不平的工地,每到一处,都要停一停、问一问,往往要走上七八公里。他们的共同愿望,就是还自然清流、还百姓碧波。 

2020年4月29日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按照要求,在全线通水的同时,要基本实现通路、通电、通绿化。为实现这一目标,1500多名建设者挑灯夜战、额头冒汗。 

4月30日,王付瑞的女儿王晓佳在微信上说:今天刷到“一渠六河”全线通清水的消息,给老爸打个电话,时长只有17秒,话只有一句,“忙着呢,没空”。 

大家盯准同一个目标,坚持同一个信念,担负同一种责任,同舟共济,形成强大合力,解决一个个难题,总结一条条可以推广的经验,最终汇成滚滚的黄河水,绵绵不断流入“一渠六河”,流到线装古书,流成开封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未来! 

D01P0409(1708666)-20210126120017

【四】城河一体

如今的“一渠六河”,与经过精心修缮后的城墙交相辉映,故事讲述传奇,清流蕴含历史,已融入开封人的生活,代表着这座城市最有韵味的一面,成为古都最具文化特色的名片和新地标。 

她诉说着与水为邻、人水和谐的悠闲与静谧,见证着开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叙述着开封实现生态修复与遗址保护有机融为一体的奇迹。 

宋朝经济与文化教育繁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开明廉洁。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则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 

“开封讲好五千年中华文明,离不开北宋东京城。北宋东京城的‘根’和‘魂’在黄河,而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刘庆柱说,“只有充分解读‘根’和‘魂’的关系,才能充分解读好家国、城、河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护城河与城墙原为一体,共称“城池”。开封古城自古水绕城、城抱水,护城河“城池相伴”格局已达千年,远看“金镶玉”,近看“玉镶金”,水城一体,堪称一绝。开封城中,一度街河并行、水深巷幽、汴梁水韵、风光无限。 

“一城宋韵半城水”。早在战国时期,魏国国君梁惠王开凿鸿沟,将黄河水沿汴河引入大梁城北。短短几十年间,大梁成为水上交通枢纽、繁华之地。开封由此进入历史上第一个兴盛期,创造长达130年的繁华盛景。 

隋唐京杭大运河,将谷、洛二水引入黄河,让已沉寂800年的开封重焕生机。因水之利,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定都开封。 

北宋时期,开封“四水贯都”。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等主要运河水道,或绕城而行,或穿城而过,宛若玉带,辐射四方。京杭大运河的汴河段,带来北宋的盛世繁荣,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达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巅峰阶段。一首“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道不尽开封的盛世繁华。 

开封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受黄河水患最重。据统计,历史上黄河开封段决口338次,开封7次被黄河水淹没毁城。黄河的泛滥,使原本勾连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水系演变成独立的“死水潭”,不复原本的流动灵性。 

时任开封市水利局局长许东升认为,“一渠六河”工程建设,是开封“治水思路的一次新突破”。除注重用工程措施、管理设施,让河流安澜、河水变清、景观变美外,还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把黄河、古城、古都等文化元素镶嵌进工程的各个方面,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渠六河”上桥梁众多,祥云桥、太平桥、宣泰桥、通衢桥等15座桥梁,从开封漕运文化、宋词文化中提取对应符号,呼唤开封的厚重历史。文兴桥、清晖桥、润泽桥、游衍桥、婵娟桥等18座桥梁,桥名取宋词中的经典诗句,造型古朴自然,富有宋时意趣……这53座桥梁,一桥一景,花纹、雕刻、图案、样式全不雷同,搭配、造型、颜色、品种古朴大方,凝重沉稳,体现千年古城的厚重。 

“以前的开封城墙残垣断壁、低矮破败,被棚户区、非法建筑淹没,周边环境极差。现在的开封城墙显现出来,巍峨高大。加上‘一渠六河’,四周更加亮丽,不但有灵性,也更有历史的厚重感。”2021年新年伊始,来自北京的满族姑娘梁艳艳,到开封参加黄河流域民族文化发展论坛时,对开封发生的巨大改变发出由衷赞叹。 

如今,“一渠六河”工程同古城墙一起,形成“双环抱城”,再现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风貌;同古城墙和绿化带一起,形成“三环抱城”;同道路、绿带、廊道、城墙一起,形成“五环抱城”。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且随我们的脚步,一睹“一渠六河”的芳容吧! 

西干渠位于开封西湖西北处。一渠活水润古城,它是环城翡翠项链的串起者。水声滔滔,碧林如海;色彩丰富,鸟鸣其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让人心旷神怡。 

风光秀美、自然天成的北护城河(涧水河)紧邻东京大道,沿河共布置1个城市文化景点、3个古城关系节点、5处高校形象景观和8处市民休闲节点。这里,河道曲折蜿蜒,西段沿河院校紧密相连,木台簇拥,绿植萋萋,恬静优美。东段绿带密集,鱼翔浅底,更有绿树掩映古城墙,一派水清木华、生意盎然的景象……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词帝雅居,缅怀的是以千古词帝李煜为代表的开封文人。宋词含蓄的美、热烈的美、纤柔的美、哀婉的美、豪放的美、悲壮的美,穿越时空亘古不变,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生动。 

在北护城河畔,有10座四方形斗尖古亭、三座游廊、三座水榭,可供人们游玩、憩息。其屋脊线条流畅,饰画古朴大方,工艺独特,完全按照宋代“营造法式”打造,斗栱结构精巧,用榫卯巧妙衔接在一起,虽然没有使用一枚钉子,却稳巧有致。 

时任市委书记侯红说,宋都古城作为中华文明的实证,是展现中国历史文化顶峰宋文化的窗口,是研习历史的基地。保护好这座古城和历史遗迹,是每一代开封人“守土有责”的重要义务。 

东护城河紧邻河南大学和千年铁塔,从古至今都是开封文化的集重之地。这片土地,见证了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终结,也目睹了新式高等教育的开端。 

“一渠六河”此段的定位是“古朴典雅的文化绿廊”。营造塔影留芳、桃李鸿儒、博古长青三大植物景观风貌片区,实现一季一景、四季可赏的植物景观;重点打造留芳园、行云园、塔影园、桃李园、鸿儒园和长青园6个文化特色主题园、一个书卷广场,塑造开封历史文化资源对外展示的窗口。 

留芳园位于东京大道和环城北路交叉口,是东护城河的名片。这里石船厚重精美,建筑雕梁画栋;小路曲径通幽,布局匠心独运。驻足水畔船头,对望角楼、铁塔、城墙,三者形成“景观金三角”,堪称文化资源的经典。塔影园以塔影碧波为立意,犹如屹立千年古塔的影子,倒映在护城河碧波中。行云园通过疏通视线廊道,远借铁塔巍峨,增设广场平台,近临东河波光潺潺,营造出行云几度聚散、铁塔依然巍峨的景象,引人怀古悠思。漫步月牙湖边,水中的倒影干净纯澈;漫步绿道,徐徐的春风清新拂面;在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宛如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线,让人们恍若置身画中。 

开封城历来盛行读书之风。宋太宗酷爱读书,流传成语“开卷有益”。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东门“开卷有益”书卷广场,以具有文化彩色的中国卷轴为设计灵感,卷轴依次打开,形成河大东门门户广场,展现开封浓厚的书院文化。 

明伦街到海洋馆,这段的风貌错落有致,搭配协调,清水润泽,云树绕岸,绿草铺地,群鸟鸣啼,让人目不暇接。 

沿着一路繁花的公园绿道,到达“北宋风物”广场。北宋广场以桥—广场—廊架—景观置石形成一系列游览的序列。银杏、黄连木、白蜡、元宝枫、栾树等,突出层林尽染、“水门留霞”的特色景观。 

在汴京公园动物园外,一棵老柳树惹人注目,盘根错节,枝丫交错,树身斑驳。虽然已是冬日,青枝绿叶焕发的活力令人惊叹。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西安返回京师,路过开封,下榻于行宫角。太后和皇帝到今河南大学巡视甲辰恩科会试,心情大悦,遂植柳数株,以资纪念。这为古城保护留下鲜活的见证…… 

丽景门(旧宋门)曾是汴河大街的枢纽。“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东护城河河道由直变弯,环抱宋门,配合景石隐喻昨日的瓮城,沿岸局部设置水廊,驻足茶歇、对望城墙,可回想昔日的繁华。 

“漕运盛景”位于东护城河南端,以漕运主题收尾。船划过水波,铺装材料以透水混凝土结合夜光材料和灯带,结合古船造型雕塑,形成古与今的对话。 

“南风熏门,德如泉涌。”南护城河以“德如泉涌、平天下之心”,对接城门,呼应服务百姓的主题。南护城河与城墙隔路相望,历史上曾见证多次战争,主要展现开封百折不挠的精神传承。其定位为“色带交织的门户绿带”,提供色彩缤纷的休闲空间。 

在小南门桥西,有一组情景雕塑,剪影惟妙惟肖。骏马飞奔,生动讲述冯玉祥骑马从小南门入汴京、开启 “禁毒禁奢”清廉之风的故事。 

五一路以西,种植池台地,菊花花瓣图案交叠,气势如虹的带状植物景观,以黄色基调为主,填充多品种菊花,并以成排樱花作为背景,形成春时烂漫、秋时茂美,渲染金黄绚烂、水波菊影的“菊台金波”盛景。 

西护城河记录了开封从战国大梁城、唐、宋、金直到现代的所有历史印迹,是开封城池历史发展的荟萃之地。西护城河中段有一组原木古建筑群,建筑样式为经典的悬山和歇山式,处处透着浑朴,一如宋代器物的恬静古雅,让人倍感亲近。水心亭坐落在浅滩里,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瀑布效果,既古典又现代…… 

穿过开敞的亭廊水榭,来到“夏朝印记”景点。这里以夏朝古风为主题,通过特色石雕景墙、夏字地雕等形式,再现夏朝的历史文化。 

在西护城河与利汴河的交叉口,河道渐宽,视野开阔,杏梅春馆,红梅、杏花等早春植物密植,水榭、亭廊环绕,静水池中红鱼、荷花,动态的假山跌水,演绎“宋式美学生活”。 

花瓣广场,通过花瓣的形式呼应周边成片的樱花、海棠林,共同展现春日樱花浪漫、海棠纷飞的景象。这里水系宽阔,文士相聚雅集,饮酒赋诗,“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最具艺术生活场景。 

利汴河,地被及花灌木,层次变化多端,“隋堤烟柳”之景重现;惠济河,绿草萋萋、蒹葭苍苍,岸边密布木栈道,大片水生植物相伴,河水可亲、可近、可游(玩)、可看…… 

“一渠六河”的诗情画意,一河一主题,一廊一故事,一段一景观,令人陶醉。“一渠六河”工程镶嵌的文化元素,让开封人“望见城墙、看见清水、记住乡愁”,也让“一渠六河”成为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景观带。 

开封市原建委副主任宋喜信说,“一渠六河”连接黄河与城区,从黑臭水体治理,到水系贯通,完善了古城格局,“一城一墙”“一城一河”,环境品质提升。“六河”与“四水贯都”承前启后,水流不枯,路径现由有别,但势在形在,与城市关系千年如一。

downLoad-20200609164715

【五】流光溢彩

如果说树木是城市的“氧吧”、灯光是城市的“眼睛”,那么,夜间照耀河水的灯火便是明眸善睐的“慧眼”。 

“白天看景,晚上看灯”,“一渠六河”建设者提高灯光环境和夜景品质,通过灯光传递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包罗万象的开封古城精神,努力打造城市亮化“夜色名片”。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五贯通”把诗情画意泼洒古城,高标准的亮化工程更加流光溢彩。 

沿着河岸线优美的曲线展开,水面景观倒影形成一幅幅美丽画面,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各式彩灯打扮着开封迷人的夜空,让这座既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在夜色中纵情地展现着绰约风韵…… 

繁华璀璨、鲜活生动的“夜开封”,正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生动注脚。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东门外的诗云书社社长陈尧夫妇说,“以往到晚上,这里除街上路灯亮,其他地方一片黢黑。现在璀璨的灯光,把开封这座城市映照得如诗如画。我们每天晚饭后都要到东护城河溜达一圈,眼见着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心情格外舒畅”。 

城市的照明亮化工程,是展现城市活力与繁华的一张名片,是彰显城市文明与社会民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开封古城的夜风景,有历史的因子,自千年前的北宋逶迤而来…… 

公元965年4月13日,宋太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从这一天开始,开封点亮穿越时空的城市之光,开启中国夜市的先河。 

那时的开封城,彻夜不眠,灯火通明,绣户珠帘中飘荡着管弦丝竹,弥漫着盛世之音;那时的开封城,“富丽天下无”,一纸《清明上河图》长卷的瑰丽,让后人无限憧憬。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灯火阑珊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古城开封的夜色多姿而多彩,让每个人在繁华中感受到温馨。 

夜月笙歌,东京梦华,清明河上几笔画。而今,“一渠六河”的夜景照明亮化,打造出又一个璀璨夺目的“一渠六河”。 

“一渠六河”亮化工程,塑造人、水、绿植、建筑多位一体的夜景形象,营造了开封夜晚的“宁静美、和谐美、平安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 

夜色朦胧,凉风习习,游人如簇。市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轻歌曼舞在华灯闪烁的游园中,尽情享受着城市夜间美丽迷人的景色,一幅美丽、现代、和谐的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开封市照明管理处处长徐玉胜介绍,“一渠六河”在做好照明亮化的过程中,完善了基础照明的布局和亮化设施的人性化、节能化、互动化设计,做到了照明亮化的分级管理。 

“一渠六河”的照明亮化,提高市民游客夜间活动的安全感与观赏性,增加开封市环境保护带,又为开封市民提供很好的休闲场地。 

西护城河的“亮”,在于艺术与自然结合之美。这里为“商景交融的城市花园”,呈现郊野风格。古色古香的水心亭系列古建筑,与浅水区、滩区的菖蒲、芦苇、柳枝稷等植物自然协调,与大小花瓣广场相互辉映,在可调可控、可亮可幽的灯光效果下,变幻出动态的夜河之美,层次丰富,美轮美奂。 

南护城河的“亮”,河岸线优美的曲线展开,水面景观倒影形成一幅幅美丽画面。温暖的灯光,勾勒出不同风格的建筑。那穿河而过的桥梁,一线连起,似弯月垂虹,富有生动的美感。 

北护城河的“亮”,在于水波与光影的交互之美。这里照明基础比较完善,庭院灯和草坪灯布局合理。在河道、广场、绿地和回廊设置有洗墙灯、投光灯、抱树灯、线条灯,将路、水、桥、树结合光影,使人、光、景观产生互动。照明采用先进的雾森加激光投影的照明手法,如梦如幻、亦真亦假,仿佛置于仙境之中。 

东护城河的“亮”,在于历史与文化的融合之美。夜幕降临,城墙、河道、树木、灯、居民楼宇,鳞次栉比,纵横交错,华灯齐放,灯影闪烁,如海市蜃楼,似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一个个富有立体感的光的环线,高低错落有致,明暗遥相呼应,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 

“一渠六河” 既是文化展示环,也是商旅经济环,通过发展水岸经济,将商业与传统院落与园林景观相结合,提供优雅闲适的环境,设立主题餐厅、茶室、酒吧、咖啡厅、创意商铺、主题会馆,满足吃、游、购、娱等各项需求。 

千年以来,开封历经沧桑巨变,但这美妙、繁华的夜生活却恒久未变。如今的开封城,百姓依旧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夜经济”已成为积极扩大就业、激发消费活力、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夜晚时间继续“拉长”,夜间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夜经济”塑造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让夜间生活有全新的“打开方式”,更能秀出“一渠六河”新活力。 

“以前这里商户多,人流量很大,但是环境太差,很少有人愿意停留。”东护城河宋都市场段东侧一家杂货店的女老板说,“现在这里的河道和沿河立面已经改造完成,环境好多了。灯亮,风暖,每晚来这边散步的人多了很多,效益比从前好了很多。” 

一座舒心宜居的城市,最重要的底色是民心。 

开封“一渠六河”将黄河生态廊道与城市水系贯通起来,以黄河文化为引领,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强化全域规划,深度整合古城、水系、生态等元素,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串珠成链,打造了独具魅力的生态之城、文化名城。 

downLoad-20200609164928

【六】回望初心

回望,是为了铭记一路走来的足迹,是为了凝视当下辽阔厚重的土地,是为了眺望远方璀璨夺目的未来。 

“一渠六河”建设者走过艰难险阻、蹚过重重关隘,仍不忘来时的路,频频回首初心,问计于群众、问计于百姓,不断提升标准,打造百年工程,使之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不朽的光芒。 

2018年9月10日,惊艳、震撼的“一渠六河”总体效果图首次亮相,顿时燃亮人们的眼球。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勾起开封人对“一渠六河”的热切期盼。一时间,叫好声、赞扬声不绝于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一渠六河”的建设初衷,是开封全城形成“水、绿、城”为一体的滨河景观带,再现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城河一体盛景。 

信步而行,宋风浩荡,宋韵满眼。河如飘带,绿草如茵,树木成行,小桥流水,目光所至皆为美景。河道曲蜿流畅,景观绚丽多姿,宋风古建筑群鳞次栉比,移步换景,让人恍若置身画中,仿佛回到千年前盛世繁华的宋朝,人水和谐、生态共接的美好画面已经呈现,获得好赞连连。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真正的智慧源于群众。在建设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工程指挥部都要通过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认真梳理,制定整改措施。 

“一渠六河”向市民开放后,指挥部与辖区政府、办事处、社区,联合开展护城河大清洁行动,再次发出关于向广大市民征求对“一渠六河”提升意见的公开信。其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进一步增强人民工程为人民的意识。其主要内容是:围绕“百年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聚焦工程绿化、园建、滨岸治理、亮化、商业价值开发等方面,突出代表性、广泛性和细节,重点征集广大人民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方面。 

对照“还河于民”的主题理念和设计初衷,他们进一步完善工程细节,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多、更直接、更实在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指挥部负责人调研“一渠六河”工程建设提升工作时经常强调,要“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呼声,正视群众意见,真正做到“还河于民”。 

3年多来,到“一渠六河”的市民考察团和市直单位观摩团20多期。南护城河一度因管线迁改进展缓慢,多位市民曾偷偷问马绍君是不是因缺少资金停滞。他们得知真正的原因后,不禁喜上眉梢,“我们回去就大力宣传,‘一渠六河’工程建设不缺钱,不会成为半拉子工程”。 

“一渠六河”全线贯通后,汴京公园西侧一直“肠梗阻”,市领导内心牵挂,群众意见很大。汴京公园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这一段城墙紧挨动物园,贯通后来来往往的行人会惊扰大型动物,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指挥部、市规划局、公园、施工方多次论证,找出解决办法,除在临动物园侧安装栅栏、隔音设备外,将老虎等大型动物的笼子也略作迁移,尽量远离步行通道,实现了“一举多赢”。 

这短短的几百米通道,花费100多万元。 

党的十九大代表、通许县长智镇岳寨村党支部书记于来政经常到开封,这一年多来,每次来都有新的感受。他说,护城河贯通,古城墙贯通,内环路贯通,通路通水更通心。只要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钱花得再多也值得。 

问计于民,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担当。“一渠六河”的建设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出行、休闲、健身、娱乐等方面,修建159处广场,铺设园路41千米、绿道39千米,建设有3个篮球场、2个足球场、2个羽毛球场,安装各类健身器材188个,修建公厕24处,还设有书吧和缴费网点。 

眼下的“一渠六河”滨河绿道色彩斑斓,草花色块缤纷,配有连续彩色沥青砼跑道,是市民娱乐健身休闲好去处。 

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开门见景,推窗见绿,出门满眼春。着眼“西强、北美、东兴、南融、中保”,一座生态良好、环境怡人、魅力彰显的开封城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渠六河’工程绿化面积4000多亩,这个数字很具体也很抽象。百闻不如一见,走一走看一看,才会发现,老百姓的梦想成真,顶层设计的还河于民已成为现实中的欢声笑语。”全国人大代表、通许县村医马文芳实地考察后兴奋地说。 

术业有专攻。由水利、园林、绿化、建筑等方面专家担纲的“挑毛病、找差距”专家团,每天深入一线“挑毛病”,对质量安全、绿化、亮化、建筑建设等全方位把脉问诊。 

在专家的建议下,“一渠六河”工程统筹推进水、城、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着力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目标。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生态治理系统施策,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全线统筹推进。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河道生态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海绵城市“渗、滞、净”的技术手段,在河道形态设计上尽可能丰富河流形态,以“滞”留雨洪水;驳岸和铺装形式上以透水性材料为主,以“渗”透雨洪水;植物营造和生态修复上水岸结合、四季常绿,以“净”化雨洪水。除了驳岸和景观,“一渠六河”工程沿岸的配套建筑,最大限度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如今,清澈的黄河水、蜿蜓曲折的河岸、怡人的景色,构成“一渠六河”独特的风光;潺潺流水和绿岸美景,构成动静结合的美学意蕴。黄河充足的水源补充,保障了工程河道的水体规模、水体循环和水体自净,水面开阔、水体充沛且具备循环自净功能的健康河流。 

据开封市园林绿化处专家、高级园艺师蒋学习介绍,“一渠六河”河道中种植千屈菜、睡莲、荷花、再力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展现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生态岛以芦苇为主,点植枫杨和重阳木,展现了河段生态野趣。 

水清岸绿,既是开封人对水环境的尊崇和呵护,又折射出开封创新发展的理念。 

“一渠六河”工程建有亲水平台148处,水榭、游廊481米,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增强水域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和亲水性,临水观景、休闲娱乐的滨水空间,与生态绿带相映成趣。 

告别棚户区,住上新楼房。原先的沿河居民已率先分享“一渠六河”治理的红利,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一个重点项目,绘制出北方水城的美好蓝图;一项民生工程,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一项中心工作,彰显着党员的责任担当。 在‘一渠六河’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的背后,是一面鲜艳的党旗引领方向、笃定初心;一座坚强堡垒遮风挡雨、守护安宁;一群党员先锋默默坚守、冲锋在前。”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如是说。 

downLoad-20200609164715

【七】写在后面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碧水环城,人水共生。开封这座黄河明珠、千年古都,正用“一渠六河”的生动实践,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让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讲话精神在开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而今,历经3年多的“一渠六河”已经胜利完工,成为开封人民的幸福河。再回首,汗还在,笑依然!这里的每一座桥、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滴水,都会让人回忆,都会让人感动,都会让人铭心刻骨,都会让人难以忘怀。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一渠六河”凝聚着开封党员干部建功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体现着开封广大群众明事理、晓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表达着开封人民敢于担当、知难而上、负重前行的意志。这些作风,这些精神,这些意志,都会成为开封人民的宝贵财富,且行稳而致远,历久而弥新! 

岸绿景美碧水流,千年古城入画来,又一幅《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如今的开封,水与人、水与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互利共荣。水清可渔、岸河可憩;景美可娱、业态可商;傍水而居、人水和谐。勤劳淳朴的开封人民,必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条生命之源,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盛景萦绕古城,让潺潺流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留在心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此时的开封,正举全市之力,抢抓机遇,高奏着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最强音,延续着“黄河明珠”的历史文脉。展望未来,开封将以“绿我涓滴”汇“千顷澄碧”的韧劲和毅力,答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份答卷,成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重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光辉典范!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