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刘府胡同与刘昌(下)
刘昌生平事迹 现在,让我们从古城开封南刘府胡同刘昌家出发,从陕西到河北,从河北到山东,从山东再到北京,最后回到开封,一路循着刘昌做官的轨迹,看看他是如何做官的,看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昌,字瀛洲,河南祥符人。《邑志》记载“梦丙,庠生,勤僖公之父”,刘昌的父亲刘梦丙,是位秀才。刘昌“少孤”,从小失去父母。他专心好学、勤奋努力,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授陕西三原县知县。
刘府胡同与刘昌(下)
作者:李树友 发布时间:2021-01-18 08:12:12

刘昌生平事迹

现在,让我们从古城开封南刘府胡同刘昌家出发,从陕西到河北,从河北到山东,从山东再到北京,最后回到开封,一路循着刘昌做官的轨迹,看看他是如何做官的,看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昌,字瀛洲,河南祥符人。《邑志》记载“梦丙,庠生,勤僖公之父”,刘昌的父亲刘梦丙,是位秀才。刘昌“少孤”,从小失去父母。他专心好学、勤奋努力,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授陕西三原县知县。他勤政为民、安抚百姓,为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制定了许多惠民措施。每月他都坚持为举子授课,辅导举子学习。丁卯年科举考试,三原县考中的大多是后来历史上的知名人士。 

当时,“权珰”(有权势的宦官)魏忠贤身居高位,权势熏天,各州县为魏忠贤建的“生祠”(为活人修建的祠堂)遍布天下,唯独刘昌主政的三原县不见动静,不为魏忠贤建生祠。上边到三原县追查,刘昌据理力争,晓以利害,侥幸免责。适逢家中老人去世,刘昌回家守丧。三原县的老百姓听说之后,自发为刘昌建生祠祭拜他。 

刘昌服丧期满,被任命为直隶省大名府元城县知县。在官员考核时,其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被荐举“卓异”,提拔为浙江道御史,改任吏科给事中 。 

刘昌因上疏朝廷,举报枢臣张风翼(保定巡抚)、提督太监刘文忠纵寇,因词语涉及温体仁(宰辅,辅相),被调出京城。崇祯帝阅览刘昌的上疏后,又将其召回,补吏科给事中。任职不到三天,刘昌又弹动台臣廖维义等人,皆被采纳。刘昌弹劾官员不避权贵,朝野热议,无不称赞。 

崇祯十五年(1642年),刘昌主管山东科考,所作所为深得人心。御史张肯堂请求皇上召回那些因建言而被遣散的大臣,刘昌得以恢复原职。 

开封城遭黄河水淹,刘昌上疏弹劾掘河计划的执行者严云京(驻北岸巡按御史),崇祯帝虽下旨严查,实际已自身难保,此事不了了之。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刘昌附之,清顺治初年降清。 

时值直隶、山东百姓生活困苦,官府又推行“俵马”制度,将官马摊派给百姓喂养,这样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刘昌提议减少“俵马”数量,折价相抵,直隶、山东两省都实行了这个便宜的办法。 

清帝视刘昌勤政,覃恩加封太子太保,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升工部尚书,因此“得封三代,荫子”。刘昌上疏,治理黄河、汴河,修理城池,清理钱粮谷物,许多大政方针都被皇上采纳。 

顺治十一年(1654年),河道总管杨方兴奏报黄河泛滥,给事中许作梅请求恢复九河故道。皇上下诏,召集大臣廷议,刘昌附议。由于故道长期被水淹没,问题难以解决,请皇上下令与督抚一起详细勘察后再拿出解决方案。给事中林起龙弹劾杨方兴不堵决口,致使河北省被淹;同时弹劾刘昌身为工部尚书,却借会商勘察河道之机,掩盖杨方兴不堵决口之罪,应该追究其责任。当时,刘昌在直隶省赈灾,皇上让他回京对质。由于举报刘昌与事实不符,林起龙因诬陷获罪。 

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给事中饶宇式又弹劾刘昌查看黄河河工玩忽职守,“制造铁斛推诿迁延”,请求工部调查处理。皇上命刘昌答复。刘昌以黄河河工屡次催促铁斛制造,但质量达不到标准,“火候难强”,上奏辩解,不再廷议。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至乾清宫建成,皇上赐给刘昌马匹和金银绸缎,调任刑部尚书。刘昌“力辞”,皇上宽慰挽留。刘昌秉公执法,公平公正。当时刑部积案1800余件,刘昌谨慎审理,公正断案,冤假错案得到纠正。晋升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后,皇上又派遣他管理京城以南的案件。经他审理的案件,判决的囚犯没有喊冤的。考核时他又是满分,再任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十四年(1657年),刘昌向皇上请假回家乡为父母迁葬,同时也将他的一品夫人朱氏的坟墓进行了修葺,皇上送给他一次祭祀用款白银500两。 

顺治十七年(1660年),刘昌体弱多病,恳请退休,“情词迫切”。皇上多次征询诸位大臣的意见,明明知道无法挽留刘昌,仍然下圣旨,“卿谨慎练达,历著勤劳”,以温和的语言对他进行褒奖。“念年齿已迈,著以原官致仕”。 

皇上亲自安排各地驿站高接远送,将其送回原籍开封。同时,“荫一子入监”,让他的一个儿子免试进入国子监学习。 

晚年刘昌在开封 

致仕(退休)后的刘昌回到开封,仍然保持为人处世谦逊低调的作风。“居家清俭如寒素”,吃穿用度非常简单朴素。人们从他家门前经过却不知他是朝廷命官。“门庭萧寂,见者不知为贵官也”。 

刘昌谢绝达官贵人的来往,关起门来为孩子们上课,辅导子孙辈学习。有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他都为他们代言向官府反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老百姓都为他歌功颂德。士林之中有品望者都愿意和他来往。年末岁尾和他的寿诞日,陕西三原县、河北元城县的百姓也到他家拜访。 

康熙九年(1670年),刘昌去世。“祭葬如例,谥勤僖”。刘昌在开封的遗存有据可查的至少有三处。 

开封府城隍庙于明末毁于黄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刘昌重建。 

刘昌重建白衣阁等建筑,对重建开封古城作出了贡献。 

刘昌撰写的《重修相国寺碑记》《重建大相国寺大殿碑记》《改建大道宫碑记》《修学碑记》《重修县学文庙记》《大中丞贾公去思记》等,至今留存在《顺治祥符县志点校》《光绪二十四年新修祥符县志》内,为后人了解大相国寺的历史、了解县学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刘昌一门五进士 

据文史专家沙旭升研究,刘昌家族一门五进士,仅次于开封市徐府街徐家。 

刘昌,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3甲,第167名。 

刘铭常,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3甲,第42名。 

刘毓楠,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3甲,第85名。 

刘毓棠,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2甲,第77名。 

刘铭鼎,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3甲,第128名。 

刘铭常,字椒雨,少傅昌四世孙;父克均,岁贡生;兄铭鼎,进士,直隶龙门令。铭常负夙慧,好读书,嘉庆甲子、乙丑联捷进士,与兄文名并噪,时有“二难”之誉。以知县籖分四川,历任罗江、仁寿、苍溪、达县、成都知县。达俗陋,少业儒,乡榜无人垂三十年,铭常以文庙殿庑颓圮宜重修,倡捐千金,绅民争继之,工遂与,是科即有获隽者,嗣魁解联翩,春秋榜名不绝书。以最擢摄巴州,移泸州、直隶州。癸丑分校乡闱,精心鉴拔,所得多知名士。蜀地多山,山民远官,最刁悍有赵兴龙者,妄人也,潜刻木龙,首尾麟角毕具,夜置榻间卧其上,久之背印龙形,遂倡言惑众,愚民信之,竞以赀博伪职无虑百数,事泄就捕狱归铭常,铭常谓“乱民可诛,胁从可悯”。遂以“愚民无知,聚众敛钱”定谳。治狱明决,多平反,人称于公(于谦)再世。授合州知州,卒于官。子,济,进士,湖南石门知县;润,进士,浙江秀水知县;淓,翰林,权江苏徐州府知府;浔,翰林,广东广州知府;鸿,摩生。 

刘廷镛,字麟海,祥符人,少傅刘昌玄孙(五世孙),山西壶关知县刘延芳第三个儿子,少负异才,读书过目成诵,工诗赋,嗜字学,古体诗文无所不通。督学庄公认为他是一位奇才。乾隆丁酉(1777年)拔贡,年二十四卒。遗稿甚丰。 

密县钱九韶谓:“其古诗拟选体出入颜谢间,近体哀艳绝伦,入义山昌黎之室,大梁诗家自张谯明给谏后嗣响者稀。若假以天年,当为骚坛执牛耳,惜才丰算促,岂所谓文章憎命达耶?”子,湛,邑庠生。孙,毓棠、毓楠俱道光进士,辑其诗赋名《淡泊斋诵芬集》,河督乔松年序刊之。 

刘毓楠,刘廷镛之孙,字南卿,祥符人。道光己酉科副贡,咸丰辛亥举于乡,壬子成进土,由礼部主事历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同治五年转礼科掌印给事中,补授安徽凤颍六泗道署理按察使,旋被议以原品休致。光绪三年在籍办理赈务,赏加按察使衔。毓楠在谏垣章凡数十上,人服其伟议,著有《淡泊斋谏草》四卷待刊。 

据沙旭升先生研究,刘昌后人居开封城南16公里大关头村,后人迁城东7.5公里厂尚村(火电厂东南)。 (下)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