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品读开封 > 正文
北宋皇家园林——玉津园
澶渊之盟后在宋辽通使的120年中,玉津园多次举行皇家宴射,甚至到南宋时,为了保持接待外使进行宴射的传统,宋高宗还在临安重建了玉津园。玉津园还有祭祀神农的功能,宋代在玉津园南设立先农坛,祭祀神农氏,玉津园内的农业景观应该也与祭祀神农有关。
北宋皇家园林——玉津园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作者:赵金华 发布时间:2020-12-14 08:01:53

玉津园是北宋皇家四大名园之一,位于东京城南的南薰门外御街两侧,又称南御苑,夹道分为东、西两园。玉津园由古代苑囿发展而来,始建于后周世宗显德年间,是四大名园中修建最早的一座,到北宋时加以扩建成为皇家园林。北宋初期,诸皇帝曾多次临幸玉津园,宋太祖曾到过玉津园33次之多,宋太宗曾多次临幸玉津园宴射,宋真宗也多次在玉津园中进行宗教活动。北宋中后期,随着皇帝临幸的次数愈来愈少,玉津园便逐渐没落了。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于绍兴十七年(1147年)在临安重建了玉津园。经考古勘察,北宋玉津园规模很大,大约有两平方公里,在今开封市南郊,机场北路至护城堤间,南柴屯、孟坟、西柳林、东柳林、大李庄和小李庄一带。

玉津园是一座景致疏阔的皇家园林,园内景观大致可分为亭台轩榭区、农作物种植区和动物养殖区。园内仅有少量建筑物,环境幽静、林木繁茂。玉津园充分利用了当时东京四河供水及周围湖沼等水体的丰富水资源,水利条件极好。园内水体多为几何形状,内有方池、圆池,池中有岛,池旁有树,河池花木宜人。此外,玉津园内还种植有稻、麦等,由南方军士耕种、用吴牛拉犁,颇有江南风貌。园中还有个千鸟百兽园,专门饲养大象、犀牛、狮子、孔雀等奇珍异兽。前人有大量描写玉津园景观的记录,如宋代杨侃曾在《皇畿赋》中记载:“别有景象仙岛,园名玉津。珍果献夏,奇花进春,百亭千榭,林间水滨。珍禽贡兮何方?怪兽来兮何乡?……何毛羽之多奇,罄竹素而莫记也。忽断苑墙,又连池。介族千状,沙禽万类,尽游泳而往来,或浮沉而出处。柳笼阴于四岸,莲飘香于十里。屈曲沟畎,高低稻畦,越卒执来,吴牛行泥,霜早刈速,春寒种迟,舂红粳而花绽,簸素粒而雪飞,何江南之野景,来辇下以如移。雪拥冬苗,雨滋夏穗,当新麦以时荐,故清跸而亲至。辇从千官,郊陈万骑,既观以云罢,亦宴犒而后已。”

玉津园作为一个多功能的皇家苑囿,是皇家宴射、观刈麦、祭祀和观赏动物的场所。

第一,园内有大片宽阔平整的土地,便于皇家进行宴射。宋太祖赵匡胤在乾德元年(963年)及乾德二年(964年)6次到玉津园游幸宴射,宋太宗4次宴射于玉津园。宋朝君臣还曾在这里演习过大射礼,每当契丹使者入宋,朝廷通常都要安排他们在玉津园进行宴射。澶渊之盟后在宋辽通使的120年中,玉津园多次举行皇家宴射,甚至到南宋时,为了保持接待外使进行宴射的传统,宋高宗还在临安重建了玉津园。

第二,玉津园是皇家观刈麦或观稼的场所。“玉津,半以种麦,每仲夏,驾幸观刈麦。”(周密《癸辛杂识》)玉津园延续了早期苑囿农耕的传统,农业特色十分突出,园内种有稻、麦等农作物,形成了园苑与农桑相结合的特点。每到仲夏时节,皇帝都要来玉津园观看收割,史料中对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等在玉津园观刈麦或观稼都有记录。据《宋史》记载,太祖玉津园观刈麦始于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此后又有多次“观稼”“观种稻”的记载。太宗即位后,为追随太祖的脚步,也曾在玉津园内进行过观刈麦活动。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五月二日,出南薰门,观稼,召从臣列坐,田中令民刈麦,咸赐钱帛,回幸玉津园观渔,张乐习射,既宴而归。”然而,玉津园观刈麦的活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仁宗之后,观刈麦便不复存在了,“自仁宗后亦不复讲矣,惟契丹赐射为故事”。(周密《癸辛杂识》)皇帝观刈麦也彰显出帝王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生这一勤政为民的态度。

第三,玉津园承载着宗教祭祀功能,很多文献中都有北宋诸皇帝在玉津园进行宗教活动的记载。宋真宗在位时大搞“封禅”“天书”等活动,玉津园便成为其“封禅”的场所之一。宋真宗曾立坛册封五岳,《宋史》载:“东岳、北岳册次于瑞圣园,南岳册次于玉津园,西岳、中岳册次于琼林苑……”五岳作为远古山神崇拜,本身就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意味,而玉津园刚好处于城南,与南岳地理位置暗合,承担着祭祀的作用。玉津园曾举行过祈禳活动,用以平息灾祸,抵御不祥之兆。治平二年(1065年),有彗星出现,为防止灾祸发生,宋英宗下诏在玉津园设醮祈禳。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载:“英宗治平二年三月,诏以彗星见,开在京诸寺观五日,放士庶烧香,于玉津园设醮,延福宫建道场半月,祈禳。”玉津园还有祭祀神农的功能,宋代在玉津园南设立先农坛,祭祀神农氏,玉津园内的农业景观应该也与祭祀神农有关。

第四,玉津园还是宋代皇家大型动物园,供皇家观赏动物。园内东北角专门饲养了各地进贡的奇珍异兽:大象、麒麟、驺虞、神羊、灵犀、狻猊、孔雀、白鸽、吴牛等。据《玉海》载:“乾德五年八月,有象自岭南来,至都城外获之。其后吴越、广南、交州继献驯象四十五头,于南薰门外玉津园东北置养象所,作驯象旗。”当时还在养象所旁种植茭草十五顷,供象食用。玉津园饲养动物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古代苑囿狩猎功能的延续,但与古代不同的是,玉津园内的动物多用作观赏,其狩猎意味已减淡。

综上所述,作为一处重要的皇家园林,玉津园承担着较多的功能。同时,玉津园在宋王朝的文化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得文人的喜爱,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描写玉津园景色的诗篇。著名的有苏轼所作《游玉津园》一诗:“承平苑囿杂耕桑,六圣勤民计虑长。碧水东流还旧派,紫檀南峙表连冈。不逢迟日莺花乱,空想疏林雪月光。千亩何时耕帝籍,斜阳寂历锁云庄。”苏轼不仅在诗中描写了玉津园的美丽景色,还指出了玉津园千亩良田的农业特色。

北宋末年,金兵攻汴,驻军于此,玉津园毁于战火,元明时期又多次遭黄河水患侵扰,一代名园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作为开封的地域景观,玉津园能够更好地提升当代开封人对于本土景观资源以及历史传统的深层次认知。优秀的园林作品需要在“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我们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之处,积极发掘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色的园林作品,更好地为“宋韵开封”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服务,以此来构建更符合开封地域特色的当代园林和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刘薇薇